正文 兄弟檔案期刊集萃(1 / 2)

兄弟檔案期刊集萃

文摘

作者:謝建波

不動產登記檔案集約化管理

賴俊峰在《中國檔案》2014年第2期撰文,指出不動產登記檔案是不動產登記部門在不動產權屬調查、登記、轉移、變更等工作中形成的真實記錄。集約化管理是指現代企業集團為提高效率與效益的管理經驗,集合人力、物力、財力、管理等生產要素,以節約、高效為價值取向,進行集中統一配置,達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從而保持核心競爭力、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優勢。具體到不動產登記檔案管理,集約化管理工作模式和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一是梳理歸檔業務流程,發揮集約化管理科學配置資源優勢;二是使用二維碼和物聯網技術,完善信息數據共享機製,發揮集約化管理資源共享優勢;三是整合、優化各類資源、理順管理機製,發揮集約化管理高效、便捷優勢。今後,隻有把握不動產登記和檔案工作規律,積極探索先進的管理模式,權證檔案辦理實現電子化管理,整合優化數據資源,建立全方位的檔案保管、查詢服務體係,才能發揮不動產登記檔案的信息作用,推動檔案工作水平全麵提高。

檔案數據庫中“垃圾數據”問題研究

張健在《檔案學通訊》2014年第2期撰文,指出當某一條記錄(即某一份檔案數據)不符合既定的構成規則時,就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到數據庫係統和檔案信息管理係統運算結果的正確性,這樣的檔案數據即為“垃圾數據”。它一般有以下類型:一為語法錯誤的數據;二為邏輯錯誤的數據;三為全角與半角符號混用的數據;四為內容重複的數據。其危害表現是:一是係統運行不穩定;二是查詢檢索不準確;三是統計分析不客觀。其產生原因是:其一,數據標準缺乏;其二,數據錄入誤差;其三,數據檢查不足;其四,數據整合失誤。其對策思考是:一要提高認識,加強管理;二要製定標準,規範格式;三要排查數據,糾正錯誤;四要更新軟件,嚴把入口。

我國數字檔案館建設思考新思路

丁德勝在《檔案學研究》2014年第1期撰文,指出數字檔案館是指機關(團體和其他社會組織)在履行職能過程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機關電子檔案和數字化檔案信息進行采集、加工、存儲、管理,並通過不同類型網絡提供共享利用和有限公共檔案信息服務的檔案信息集成管理平台。數字檔案室建設的必要性有以下幾點:一是信息化條件下的必然選擇;二是機關檔案工作發展的內在需求;三是實現電子文件前端控製的重要手段;四是貫徹電子文件管理標準、規範的最佳途徑。其內涵是:其一,數字檔案室是機關檔案工作2.0版;其二,數字檔案室是機關信息資源中心;其三,數字檔案室是機關檔案信息化係統解決方案;其四,數字檔案室是電子文件歸檔和管理的典型模式。其建設框架的構建是:第一,以係統為原則;第二,以資源為導向;第三,以標準為支撐。其建設的基本內容是:一為基礎設施建設;二為應用係統建設;三為數字檔案資源建設;四為保障體係建設。

科研工作為檔案安全保駕護航

馬淑桂在《檔案學研究》2014年第1期撰文,首先,介紹了我國開展紙質檔案保護研究方麵取得顯著成效:一是開展了紙質檔案去酸技術研究,二是開展了檔案實體安全保管和管理新技術研究;三是開展了數字化後紙質檔案封存技術研究;四是開展了有害生物防治技術研究;五是開展了庫房空氣質量檢測技術方法研究;六是開展了對重度受損檔案的搶救研究;七是開展了數字仿真複製技術的研究。其次,介紹了在非紙質檔案保護研究方麵的亮點:其一,開展了光盤保護、管理技術研究;其二,開展了鋼絲錄音檔案的搶救研究;其三,開展了聲像檔案的搶救研究。最後,介紹了在檔案館庫建設研究方麵的特點:一是《檔案館建築設計規範》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二是開展了檔案館庫建設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