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基層圖書館、檔案館的災害防護工作
工作園地
作者:呂秀萍
圖書文獻、檔案與其他資源不同,具有易損壞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丟失或者損毀將造成無法估量的嚴重後果。加強安全防護、有效防範災害在圖書文獻和檔案管理中始終處於極端重要的位置,是文獻管理工作的生命線,也是圖書館、檔案館等文獻收藏機構的重要職能。
1 災害危害及原因分析
由於載體材質的特殊性,文獻、檔案的安全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各種災害易發、多發。從世界範圍看,2004年,國際圖聯保存保護中心對全球170多個國家圖書館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反饋情況看,有15個遭受過地震、火災、水災、颶風及人為原因形成的災害。據有關資料顯示,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使伊拉克國家圖書館25%的館藏、檔案館60%的館藏丟失,數萬件古籍文獻、曆史檔案、地理圖冊、珍貴照片失蹤或毀損。美國“9·11”之後,世貿中心大樓原有的350家企業中,有200多家由於重要信息係統的破壞和關鍵數據的丟失而倒閉。
從國內情況看,圖書館、檔案館的防災減災工作更是不容忽視。2005年,北京民族文化宮圖書館庫房內一條熱力管道突然破裂,高達90攝氏度的熱水衝進書庫,大量曆史文獻被浸濕,損失慘重。特別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川、陝、甘三地的圖書館、檔案館遭受重大損失。2012年,據有關部門對國內31家圖書館進行統計,近年來遭受過火災、水淹、人為損害、盜竊等災害的就有22家,高達71%。2013年以來,筆者通過對濮陽地區的市縣圖書館、檔案館及有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圖書館、檔案室進行走訪調研,發現也有一半以上發生過不同程度的災害,其他沒發生過的很多也都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綜合近年來世界各地圖書館、檔案館引發災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一是自然災害。包括由地震、海嘯、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和大風、洪水、雷雨等氣象災害造成的危險。這些災害一旦發生,將是毀滅性的。二是環境條件。如由於布局結構不合理、防護設施不完備等原因,容易導致火災、水淹、蟲蝕、被盜、溫濕度損害、有害氣體侵蝕、軟硬件故障、信息係統崩潰等。三是人為因素。如由於人為的吸煙、忘關門窗、撕裂、斷電、誤刪除、誤格式化或分區、黑客攻擊等,也是導致火災、盜災、感染病毒、數據錯誤、信息丟失的重要原因。分類來看,傳統圖書文獻和檔案的實體安全主要麵臨溫濕度、黴蟲、紙張、字跡等方麵的威脅。而大量的數字化館藏文獻主要麵臨著硬件故障、軟件故障等方麵的威脅,檔案的安全備份尤為重要。
2 災害防護的方法措施
2.1 提高館舍建築物的防災減災能力。圖書館、檔案館要抗擊地震、大風、雷電、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的影響,最根本的是要在提高建築物防災減災能力上下功夫,確保符合《檔案館建築設計規範(試行)》和《圖書館建築設計規範》的要求。就河南等中西部地區來講,主要是提高抗擊地震等方麵災害的能力。現有的許多基層圖書館、檔案館年代久遠、防禦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需要按照國家有關標準,請專業建築設計部門進行抗災能力評價並製定具體的加固方案,對建築物進行全麵加固。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許多基層政府越來越重視圖書館、檔案館建設,正在規劃建設新館。新館建設要強化三項重點:一是選好址。對新館建設選址要進行全麵的地震和其他自然災害安全性評價,避開容易引發地震或洪水襲擊的地段。要選擇地勢較高、交通方便的區域。要遠離有高壓線路通過、存有易燃易爆物的區域,避免與汙染嚴重、腐蝕性強的生產單位相鄰。二是布好局。新館設計既要考慮典雅大方,更要確保科學安全。整體要平整規則,盡量減少凹凸不平的設計。總體結構要以框架為主,功能區劃分要科學,線路管網鋪設要符合安全要求,綜合防災設施要齊全。三是施好工。要選好施工隊伍、嚴格施工要求、確保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