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管理模式的創新。要利用計算機進行現代化檔案管理就必須不斷充實庫藏內容,提高庫藏質量。高校檔案館(室)雖然收藏有不同門類的檔案信息資源,但相對於學校發展及檔案使用者的多樣化要求,庫藏資源仍然不足,由於檔案資源量的有限性,也由於管理模式落實後導致利用效率不高。必須不斷地全方位多渠道地收集資料以充實庫藏檔案內容,提高庫藏質量,調整思路,朝著為學校的高效、快速服務去思考、去聯係,有目的、有重點、有計劃地收集學校需要的檔案資源,並對現有檔案資源不斷地進行優化、組織、集成,使其係統化、規範化、有序化,及時、準確、高效地為學校各項工作提供服務。
3.3 服務質量與服務方式的創新。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各項工作對檔案的需求在內容上越來越廣,在利用頻率上越來越高,在服務領域上越來越寬,在服務方式上越來越活。為此,高校檔案館(室)要緊跟時代步伐,抓住機遇,加快檔案工作的發展步伐,按照“堅持創新,突出服務”的思路,加強檔案館(室)的業務建設,通過實行“三個轉變”實現檔案工作的服務創新。首先,實現服務內容的創新,從檔案數量要求向質量要求轉變。要樹立精品意識、特色意識,不能單純地追求檔案的數量和門類,高校檔案館(室)既要有共性,更要突出個性和特色。檔案創新服務內容是多方麵的,檔案館(室)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通過不斷完善、豐富、創新服務工作內容,推動服務工作向高水平、高層次發展。其次,要實現服務方式的創新,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高校檔案館(室)應立足館藏,麵向未來,努力實現服務方式的社會化、多元化、優質高效化。要加強檔案館(室)信息網絡建設,搞好網絡化服務,為利用者提供信息資源;要強化參與意識,積極參與學校的重大活動,提供檔案資料,搞好信息服務;最後,實現服務範圍的創新。高校檔案事業能不能發展,不僅取決於高校對檔案的需要,而且取決於檔案工作能不能很好地為高校及社會各項事業服務。因此,要積極擴大影響,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檔案信息。要樹立雙重效益觀念,充分發揮檔案信息資源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同時,還要主動為社會各界提供具有較高科學實用價值以及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資源,以滿足社會不同層次用戶的需求,從而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4 人才隊伍的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是高校檔案工作的基礎,造就高素質的檔案管理幹部隊伍是推動高校檔案事業發展的關鍵。高校檔案管理幹部隊伍不僅對檔案進行收集、整理、保存和提供利用,同時,更是檔案信息資源的維護者、再加工者,是檔案信息資源與用戶間的橋梁、紐帶,檔案人員在高校檔案管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激發檔案隊伍活力,加快業務‘創新’與‘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檔案工作的興衰成敗。一方麵,高校檔案工作者要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增強責任感,以改革的思路,開拓的精神、發展的眼光、求實的作風,加強學習,聯係實際,與時俱進,學以致用。另一方麵,學校要在選人、用人及培養人方麵多下功夫,通過培養、引進和人才流動等方式,優化檔案工作人才隊伍結構,建設一支具有較高專業素質和綜合實力,管理型、技術型、服務型、研究型相結合的創新團隊,這是把高校檔案事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基礎和有力保障。一是嚴格選拔、培養檔案機構負責人的標準。真正把政治素質高,責任感、使命感、組織管理能力、進取創新意識強,業務水平高,並能及時了解檔案事業最新發展動態、不斷更新知識能力的人員充實到檔案工作的領導崗位上,使他們成為檔案事業發展中激發活力、鼓舞士氣的帶頭人。二是大力引進高素質檔案管理人才。擇優選拔一些高學曆、高職稱人才到檔案隊伍中來,以改善人員結構,促進檔案隊伍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不但要引進檔案學專業人才,還應引進各類相關學科如計算機、曆史、攝影等專業人才,以形成一支多學科交叉的檔案人才隊伍。力爭在檔案館信息係統建設、檔案修複和保護、聲像檔案的處理等各個方麵做到專業優化組合。三是積極開展專業培訓教育。各高校應結合各自實際,有計劃地選送一些檔案工作人員參加在職崗位培訓(包括檔案專業培訓和與此相關的一係列培訓,如公文處理、保密培訓等)、在職攻讀學位,以提高他們的學曆層次,更新知識結構。同時,還應與校內相關院係合作開展一些學術前沿問題的討論工作。
(作者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來稿日期: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