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農民工群體社保檔案管理
工作園地
作者:龍桂珍
如今,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製度,完善與職工養老保險的銜接辦法,健全與完善農民工社保檔案的管理,對社會、對用人單位、對參保農民工都具有重要意義。
1 完善農民工社保檔案管理的意義
社會保險檔案全麵反映了參保人履行繳費義務,享受社保待遇的真實情況。管好用好社保檔案,既能促進勞動者合理、有序、良性流動,又能有效解決勞動者由“單位人”向“社會人”的過渡。在檔案機構、社保機構指導下,以用工單位為主體建立健全農民工的社保檔案管理體係,其積極意義主要體現為:
1.1 優化社會管理,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農民工社保檔案作為民生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很好幫手。依法為農民工繳納社會保險並做好社保檔案的建檔、管理工作,是用工單位的義務和責任。做好這項工作,有利於維護黨和政府的威信,有利於維護公民權益,有利於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建立健全農民工社會保險檔案,不僅可為用工單位的決策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還可為政府相關部門的政治決策、經濟決策等提供依據,用第一手資料為優化社會管理、促進社會穩定、完善社會保障體係、規範人力資源管理等工作服務,確保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得到具體落實。
1.2 切實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民生檔案作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的原始記錄,作為維護群眾權益的原始憑證,發揮了獨特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僅就維護農民工的社保權益而言,我國的《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以及相關法規和政策,為與各種所有製企業、事業單位、行政單位建立勞動關係的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掃清了政策障礙,使其可以和“城市人”、“單位在編人員”等一樣依法參保並享受相關待遇,但在實踐中由於農民工的就業具有流動性、短期性等特點,即便他們參加了社保,在從開始繳費到享受待遇的漫長過程中通常也會遭遇很多變數,比如,如果參保人一旦跨統籌地區轉移到其他地區就業,就可能遇到社保關係轉移接續難、不能及時享受參保待遇等問題。再比如,人社部門計發養老金待遇時會嚴格審核參保人的年齡,由於農民工沒有人事檔案,而不少農村對戶口本、身份證的管理水平不高,容易導致參保農民工社保登記表、身份證上的年齡不符。更有甚者,這兩者都和參保人的實際年齡不符,直接影響參保人享受待遇或者導致待遇縮水。而且,大部分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平時不太注意保存勞動合同、工資條等物品,當其社保權益受損需要和用工單位、社保經保機構對簿公堂時往往舉證無力。由此可見,建立健全翔實、完整的農民工社保檔案,不僅便於其社保關係的轉移接續、社保待遇的及時足額兌現,還有利於其依法維權,是把好事做實、切實保護農民工權益的重要舉措。
1.3 保護用工單位的合法權益。從用工單位角度看,建立健全農民工社保檔案,首先,充分體現了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尊重,是平等對待各種身份勞動者的表現,可以顯著增強農民工的歸屬感、安全感,是一種特別有效的人才激勵機製。其次,能夠有效降低因為社保繳納和管理所引發的法律風險、道德風險、經濟風險。如今,勞動者依法維權的意識普遍增強,我國的勞動立法傾向於對勞動者的保護,在舉證責任分配方麵特別規定了“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農民工因為社保問題與用工單位對簿公堂的案例也越來越多,有些用工單位因為人事管理混亂而不能舉出對己有利的證據,最終隻能按法律規定承擔不利後果。如果用工單位及時建立起農民工檔案或者農民工社保檔案,做到有檔可查,情形可能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