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科研檔案管理的思考
工作園地
作者:劉晨
民辦高校因其曆史原因,科研工作起步較晚,科研檔案管理工作更是存在著很多弊端。本文就民辦高校科研檔案建設問題進行探討。
1 民辦高校科研檔案管理現狀
1.1 製度不健全:國家對於民辦高校開展科研活動不重視,主要體現在申報省部級以上課題方麵有種種限製,與公辦學校相比,民辦高校教師申請省部級、國家級等課題處於劣勢。因為職稱的限製,青年教師根本就沒有申報資格,隻能依附於從高校退居二線的老教師,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科研潛能。民辦高校的教師中級職稱以上的很少,科研隊伍不健全。
1.2 科研興趣淡薄,缺少積極性。為了做好教學工作,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基本無暇顧及科研,更談不上開展科研。雖然一些教師意識到科研的重要性,但不知從何入手,或是由於科研經費等問題中途放棄,或是認為最後發表幾篇論文,就取得了科研成果。再者,有些教師在科研上缺乏團隊合作意識,對參與的科研項目積極性不高。有的青年教師存在偷懶心理,考博以後或者等到晉升職稱需要的時候再做科研,眼前還沒有把科研提到日程上來。高校中論資排輩的現象和觀點普遍存在,與公辦學校相比,獨立學院青年教師申請省部級、國家級等課題處於劣勢。
1.3 科研檔案意識不強。從政府和學校層麵上說,由於曆史和成長過程的原因,民辦高校大多隻重視招生人數、校園建設、規模擴大等硬件建設,普遍沒有開展足夠的科研活動。另外,和公辦高校相比,政府對於民辦高校科研工作不重視,沒有提出硬性要求。很多申報的科研信息均將民辦高校排除在外。在高層次的課題申報和論文發表方麵,對於民辦高校教師均有限製,導致了民辦高校科研檔案管理工作經驗缺乏、較為落後的局麵。近幾年,許多民辦高校開始重視科研工作,鼓勵教職員工大力開展科學研究,但也沒有充分認識到搞好科研檔案建設與搞好科學研究工作的必然關係。再者,大部分教師認為參加科研目的是就是為了晉升職稱,不注意資料的積累,甚至擔心科研課題文件資料特別是技術成果泄密對自己造成損失,不願上交或不主動上交給檔案部門。
1.4 科研人才缺乏,科研檔案無連續性。相對於公辦高校來說,民辦高校一般隻能吸引剛畢業的年輕教師和年齡普遍在55歲之上的離退休老教師,以及從公辦高校聘請的兼職教師。這就使得民辦高校從一開始就在科研建設方麵存在著嚴重的滯後:一方麵離退休教師大多數都以授課為主,且在本專業的理論研究方麵已經和當前前沿問題脫節,無法對年輕教師在科研方麵進行“傳、幫、帶”;另一方麵,兼職教師還要兼顧本單位的任務,在教學方麵未能全身心投入到民辦高校的教學工作中,科研方麵更是貢獻甚微。近幾年,絕大多數民辦高校已經大批引進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曆的畢業生,以及少數博士生。但由於民辦高校待遇相對較低,以及社會保障、住房等方麵的擔憂,導致高學曆者心理失衡,一旦有機會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就會辭職。這就導致本應成為民辦高校科研隊伍的中堅階層的人才流失,缺乏有層次的科研梯隊,僅有一些校級廳級等級別較低的項目,省部級以上的項目少之又少,更有甚者,很多課題剛立項,主要參與人員就已離職,導致科研成果沒有連續性。科研檔案的不完整、不係統,影響其開發利用價值,反過來也影響了原本薄弱的民辦高校科學研究工作的繼續發展。
1.5 科研工作缺乏組織和製度保證,科研檔案管理人員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一方麵,機構設置不完善。專門科研機構及科研管理機構是科研工作的組織保障。目前設有獨立科研管理機構的民辦高校很少,大都依附於教務處或者信息中心等一些校級的行政部門。學校的科研製度也不規範,比如,關於科研課題和經費的申請、科研考核製度、科研獎懲製度和科研檔案管理等方麵,基本缺乏明確的規定和管理。這些都製約了科研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另一方麵,科研管理人員配備極少,大多數民辦高校的科研幹事都是兼職,主要工作還是教學,沒有太多精力收集、整理歸檔材料。與檔案工作相關內容的培訓更是沒有參與過,對檔案工作管理意識不強,許多科研檔案管理人員認為,科研檔案管理就是把科研活動的資料收集起來,遞交給學校綜合檔案室就行。無視法律規定,常常以複印件應付歸檔。我國《科學技術研究檔案管理暫行規定》中明確規定:歸檔的科研材料必須是原件,根據需要可複印若幹份。但是有些科研人員卻將原件據為己有,以複印件交檔案管理部門應付了事,容易給一些人造成舞弊的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