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過去的好時光31(2 / 2)

嚴春明就是這麼一個糾結的人,患得患失。

跟往常一樣,吃過午飯,嚴春明就騎車到單位午休去了。

跟一中的家相比,辦公室寬敞得多,透亮,空氣也好,把前後門窗打開,把兩台吊扇也打開,再躺舊藤椅上小睡一下,別提多舒適。

太陽像火一樣炙烤著水泥路,人像在悶罐裏呆著一樣。

剛上清流路,嚴春明的襯衣就濕透了。

清流路改造於七十年代早期。到八十年代中期,清流路已不再是桐州最寬闊、最時尚的街道,但仍是桐州市最繁華的街道,是桐州市的官衙一條街,八六年之前興建的行政事業單位辦公樓大多座落於這條大道上。同時,清流路也是最早成片建造住宅樓的大道。即將動工的桐州市圖書館就選址在清流路的延長線上。

清流路中段有個小巷子叫紫來巷,巷子裏有棟少有人知的六十年代建造的兩層磚木結構的轉角小樓。小樓歸體育局和愛國衛生委員會所有,兩個單位各占一邊,體育局占大邊,愛國衛生委員會占小邊,共用中間的樓梯。

到八六年,體育局一共二十二個人,分四個科室,最大的科室是群體科。帶正副科長,群體科十一個人,兩間辦公室。嚴春明是群體科科員。

剛進小院,嚴春明就看到,辦公室門窗大開著,宋元清在裏麵泡茶。

看到宋元清,嚴春暗自嘀咕道:大中午的,他來幹嘛?

嚴春明和宋元清是群體科僅有的兩個拿過名次的老杆子。嚴春明九歲得省象棋賽少年組冠軍,十歲進省體工隊。宋元清早年畢業於師大體育係,在省運動會上得過跳高亞軍。文化體育局分家的時候,嚴春明原以為,以自己的資曆,弄個科長、副科長當當應該沒問題。結果宋元清當了科長,嚴春明落空。

宋元清大嚴春明五歲,拿的名次也比嚴春明含金量高,當科長理所當然。偏偏嚴春明就是看他不順眼,老覺得他搶了自己的位置。

表麵上,嚴春明還挺客氣的,進門就招呼:“宋科長今天怎麼了,大中午的跑這呆著幹嘛?”宋元清歎了口氣:“家裏氣氛不好哇。”這話說嚴春明心坎上了。嚴春明恨不得趕上前去,握著宋元清手說:同病相憐,同病相憐呐。

“家裏怎麼了?”解開衣扣,嚴春明追問道。

“我家情況你不知道哇?”宋元清說,“女兒女兒不爭氣,考不取,老子又沒門路給她找出路,待業一年,到她媽那牙刷廠上班。這兒子又不爭氣,補兩年,又沒考取。我說再補一年,不補幹什麼?不幹,跟我吵架。牙刷廠進不了了。進他媽街道辦的牙刷廠,還得他媽提前退休,他頂替去。我說我提前退休吧,機關事業單位又不能頂替。那怎麼辦?找找人,到街道小店裏當營業員,到理發店裏理發去,要麼到街道招待所裏當服務員。他又嫌丟人。丟人怎麼辦?我就這麼大能耐。叫著好聽呐,體育局宋科長。他媽的別人都不知道體育局在哪,有沒這機關。

“小嚴,還是你好,孩子那麼爭氣,考一中,考全省第五名。他媽的我孩子要是這麼爭氣,我把全市人民都請上,到屋頂上喝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