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好黨史著作編纂。堅持“開門辦史”,建立市黨史部門為主,縣市區黨史部門為輔,各級部門通力配合的工作機製,順利完成多個時期黨史著作編纂研究任務。按時完成《中國共產黨湘潭曆史》第一、二卷的編輯出版工作,第三卷的編纂工作已於去年啟動。縣市區黨史基本著作的編纂工作順利開展,《中國共產黨嶽塘區曆史》《中國共產黨湘潭縣曆史》(第一、二卷)、《中國共產黨湘鄉市曆史》(第二卷)先後出版。積極開展各類黨史讀物編輯工作,已編輯出版黨史講座、講稿、圖誌、畫冊、簡明讀本、青少年讀物等20餘卷。鼓勵和引導黨史工作者參加各類學術研討,一批高質量論文在各級學術刊物發表,兩部著作被評為省一級優秀黨史基本著作。
三、實現“三個促進”,堅持把黨史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來統籌
隻有服務發展大局,黨史工作才更具價值、更具生命力。始終堅持以史資政,緊扣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加強對黨史的研究與提煉,為推動湘潭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一)堅持以史為鑒,促進科學決策。注重在以史資政上做文章,通過加強對黨史的研究與提煉,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和借鑒。圍繞市委、市政府加快旅遊業發展的工作思路,組織開展全市紅色文化旅遊資源課題調研,摸清了全市紅色文化旅遊資源底子、開發利用狀況,以及發展紅色文化旅遊的優勢與問題,提出了提升紅色文化內涵,加快將黨史資源優勢轉化為推動“文化湘潭”建設和紅色旅遊發展優勢,變紅色資源為“紅色財富”,打造紅色旅遊聖地的建議。努力挖掘黨史資料深層價值,為全市各地科學決策,加快發展提供指導。為助推韶山紅色旅遊事業發展,更好地宣傳和推介毛澤東思想,對毛主席相關史料進行反複研究,提出打造毛澤東勵誌成長之路和“毛澤東小道”的理念,為韶山市進一步開發紅色旅遊資源提供了有力依據和全新思路。
(二)堅持以史為媒,促進經濟發展。通過搭平台、創機會,促進黨史研究成果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助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在推進文化湘潭建設中,吸收了“湘潭革命遺址、遺跡調研”等黨史研究成果,促成了一批精品旅遊線路的成功打造。在九華湘江風光帶·湘潭曆史文化長廊建設中,綜合運用黨史研究成果,引入彭德懷軍事廣場、紅色湘潭軍事人物等主題元素,該工程建成後將成為弘揚紅色文化、展示湘潭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在湖湘公園二期規劃過程中,黨史部門提出“避免重複展示湖湘文化”的意見,被建設方采納,實現了黨史研究曆史價值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
(三)堅持以史育人,促進社會文明。緊密結合時代特征,緊扣群眾需求,大膽創新形式、拓展渠道,努力提高黨史宣傳教育實效。堅持在宣傳規範化、製度化上下功夫,將黨史宣傳教育納入幹部教育規劃,明確各級黨委中心組的學習必須有黨史教育的內容,各級黨校幹部教育必須開設黨史教育課程,地方黨史書籍必須進幹部辦公室的書櫃,在全市黨員幹部中形成了學黨史、知黨史、用黨史的良好風尚。堅持將黨史教育與黨風廉政教育相結合,根據中央改進工作作風的要求,迅速推出了《湘潭曆史上的清官廉吏》宣教課件,引起了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的強烈反響。堅持創新宣傳教育方式,在湘潭電視台、《湘潭日報》《湘潭晚報》等新聞媒體先後推出《光榮年代》《湘潭60年大事記》《湘潭曆史上的優秀共產黨員》等欄目,在湘潭史誌網開辟網上黨史專題學習課堂。堅持開展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將每年的7月定為“黨史宣傳教育月”,組織開展了“重走毛澤東之路”等特色活動,引起社會廣泛熱議和好評。
(作者係中共湘潭市委常委、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