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幹部作風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1 / 2)

把幹部作風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

廳室建設

作者:高源江

按照中共會同縣委的統一部署和要求,近期由縣委辦牽頭組成全縣幹部作風建設調查組,深入各鄉鎮、有關縣直單位、各重點項目組,對全縣機關作風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深入調研。調研采取設計問卷、走訪座談、明查暗訪等形式,先後召開座談會49場(次),發放調查問卷620餘份,走訪幹部群眾650餘人次。通過調研,基本掌握了全縣機關作風建設的實情,並提出了一些整改建議。

一、現狀與問題

縣委、縣政府對加強幹部作風建設曆來高度重視。廣大幹部群眾對縣委、縣政府抓黨建、強隊伍、促發展的係列舉措和實際成效給予高度認可。在肯定機關幹部作風發生積極變化的同時,調查對象指出全縣幹部作風在諸多方麵仍然差強人意,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

(一)學風不濃,幹部素質不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在一些黨員幹部中滋生蔓延,部分幹部心態失衡,玩風大於學風,作風散漫,紀律性不強,上班炒股聊天、玩電腦遊戲、幹私活辦私事,吃喝風、賭博風、娛樂風屢禁不止。部分幹部缺乏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不注重學習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熱衷於趕飯局、跑場子,沉溺於聲色犬馬、燈紅酒綠之中,上班就想著晚上的聚餐和娛樂安排。在最近開展的作風大督查中,仍有公職人員上班時間在茶館打牌,其中竟然有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幹部玩風上升、學風下降,導致機關單位真正能幹事、會幹事的人不多。很多單位負責同誌反映,現在機關單位“人滿為患”與“做事缺人”交織並存,幹部整體能力素質亟待提高。

(二)服務淡漠,辦事效率低下。調查問卷中,受訪者反映最強烈的是“機關工作效率不高”“責任意識不強”,分別占調查樣本總數的72.3%、65.7%。一些黨員幹部宗旨意識淡化、群眾觀念淡薄,說話辦事擺官譜、說官話、打官腔,對個人的得失、利益過於計較,對群眾的疾苦卻視而不見。個別機關工作人員隻謀人、不幹事,本來一次可辦完的事非要讓群眾跑上三五次,本來一個月可以完成的工作,非要拖上好幾個月甚至一年半載,把“急件”拖成“平件”,“快件”拖成“慢件”,“易事”拖成“難事”。

(三)利益驅動,大局意識不強。現在有種現象,就是縣裏推進一項工作、新上一個項目時,往往個別部門就能把你擋住,甚至是一些職能部門的個別人就把你擋住,個人影響到部門,部門影響到全縣的發展。一些掌握著審批權、辦證權、處罰權的實權部門奉行“我的地盤我做主”,把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私有化,動不動就拿條條框框作“擋箭牌”,縣裏領導協調了不算,本單位的領導點頭了才算,甚至對重點工程項目都設置“路障”。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一些職能部門有好處的事相互爭搶、沒好處的事相互推諉,把“有無好處”當作辦事的第一準則,有利亂作為,無利不作為。

(四)責任缺失,工作執行不力。當前,機關幹部執行不力主要是執行標準不高、執行速度不快、執行辦法不多、執行能力不強,以會議傳達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以講話貫徹講話,會議開了若幹個、文件發了一大堆、領導協調了若幹次,很多工作就是落實不了。如縣城燃氣管網改造施工,某背街路段撬開的人行道板長期無人修複,其他修複的人行道板也是凹凸不平、坑坑窪窪。有些單位把部門利益淩駕於全局之上,對落實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取其所需,致使縣委、縣政府決策事項和領導批示大打折扣。

二、對策與建議

調查中,有75.9%的受訪者擔心整頓幹部作風會“走過場”“不動真格”,整頓幹部作風像一陣風,刮到誰,誰倒黴,風過了,一切“山河依舊”。民之所望當為施政所向。人民群眾對改進幹部作風的殷切期待,迫切要求我們把加強幹部作風建設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來抓,動真碰硬地抓,一以貫之抓到底。怎樣抓好幹部作風?根據調查情況和研究分析,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麵入手:

第一,要抓重點,領導帶頭轉作風。黨風、政風、民風就看“一把手”吹啥風。調查中,85.4%的受訪者認為,改進幹部作風的關鍵是“領導幹部帶頭”。這次中央有關簡化接待、改進警衛工作等《八項規定》《六項禁令》,之所以在全國各地迅速貫徹執行,就是中央主要領導同誌帶頭踐行、上行下效之故。因此,加強幹部作風建設,務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突出重點對象發力,這個主要矛盾、這個重點就是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的頭頭腦腦,隻有領導幹部帶好頭,才會形成無聲的感召力和強大的執行力。在推進幹部作風建設中,要堅持把縣直各部委辦局“一把手”和鄉鎮黨政主要領導作為重點對象,明確各級、各部門、各單位“一把手”為本單位、本部門作風建設“第一責任人”,通過抓重點、攻難點、治亂點,形成“一把手”負總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作風的工作格局。在這方麵,縣級領導同誌更應成為全縣黨員幹部“轉作風、樹形象、促發展”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