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脾虛痰濁型
血脂增高伴見四肢倦怠、腹脹納呆、咳嗽痰多、大便偏溏、舌苔白膩、脈滑。治宜健脾和胃、祛痰化濕,方用溫膽湯加減(半夏、陳皮、茯苓、竹茹、膽星、杏仁各10g,白金丸10g,包煎)。
3.肝鬱化火型
血脂增高伴見煩躁易怒,麵紅目赤、口幹舌燥、尿黃便幹、頭暈頭痛、舌苔黃膩、脈弦等征。這類患者多合並高血壓。治宜清肝瀉火,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菊花、明天麻、龍膽草、蔓荊子各15g,粉丹皮、生山梔、車前子、生地黃各15g,麥門冬30g)。
4.氣滯血瘀型
可見於血脂高而有胸痛胸悶,痛處固定,多見於高血脂症合並冠心病者。舌質暗或有瘀斑、瘀點,脈沉弦。
治宜理氣活血,方用冠心Ⅱ號方(川芍、丹參、鬱金、紅花、生蒲黃、茺蔚子各15g)。
降血脂的中草藥
近年來,隨著中西醫結合研究的進展,開發出多種行之有效的中成藥。如:“脂可清膠囊”降血脂具有明顯作用,主要成分為葶藶子、黃芩、茵陳蒿、山楂、澤瀉、大黃、木香等,每次3粒,每天3次;“消補減肥片”不僅有較好的降脂作用,且能明顯改善症狀。
1.單味中草藥
近年來臨床上用於降血脂的單味中草藥有以下一些。
(1)澤瀉。國內和日本對高血脂症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均提出本藥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據上海、杭州等地治療高膽固醇血症13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127例,其有效率分別為88%、72%。實驗研究表明,澤瀉可明顯抑製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及其血膽固醇的含量,可抑製小鼠腸對膽固醇吸收及體內膽固醇合成,有助於膽固醇的運轉和排泄。具有幹擾膽固醇的吸收、分解和排泄作用。
(2)山楂。國外應用山楂屬植物製成各種製劑,用於治療高血脂症及冠心病已多年。國內證明,山楂的醇製劑、浸膏總皂甙對實驗家兔之動脈粥樣硬化有降壓降脂作用,可減輕脂類的沉積。
(3)靈芝。實驗研究表明,靈芝有較好的降血脂作用,並能減輕實驗性家兔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程度及延緩其形成。國內福建、北京、江西、南京均報導靈芝片劑及靈芝糖漿有降低血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
(4)首烏。上海、新疆等地以首烏治療高膽固醇血症208例,有效率為86.7%、61.8%,本品主要抑製腸道吸收膽固醇,並促進血漿中膽固醇的運輸和清除。此外,首烏還能促進纖維蛋白原的裂解,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發生。
(5)決明子。據報道有用決明子煎劑、糖漿片劑治療高膽固醇血症100例,總有效率為98%。實驗證明決明子具有抑製血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其降脂作用可能與決明子所含蘆薈大黃素、大黃素等有促進腸管運動、抑製膽固醇吸收有關。
(6)茵陳。天津等地以茵陳代茶飲或片劑治療高膽固醇血症共104例,發現本品有明顯的降低血膽固醇作用。茵陳中所含的香豆素類有降脂活性的功用,可降低動物血清膽固醇,使主動脈硬化減輕。
(7)虎杖。虎杖所含大黃素成分,可減少外源性膽固醇過多進入體內。動物實驗表明,虎杖有明顯的降脂作用。臨床報道有用虎杖治療高血脂症124例,其降膽固醇有效率為47.1%~100%,其降甘油三酯有效率為27.2%~83.3%。
(8)蒲黃。動物實驗證明,蒲黃可明顯減少膽固醇在腸道的吸收,促進其在糞便中排出,並有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及降低血清固醇的作用。
(9)大蒜。大蒜的有效成分大蒜精油能阻止動脈脂質增生及膽固醇誘發的β脂蛋白增加和α脂蛋白下降,還能明顯降低主動脈膽固醇含量和主動脈粥樣硬化。
(10)綠豆和豆類膳食。國外已有豆類降低血膽固醇的報導,以綠豆作用最大。臨床及動物實驗都表明綠豆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豆類膳食所以能夠降血脂,可能因其所含植物膽固醇的競爭性抑製外源性膽固醇的吸收,增加其排泄有關。
(11)薑黃。薑黃能促進膽汁分泌,其提取物可明顯降低實驗性高血脂動物的血膽固醇含量。薑黃醇提取物、揮發油和薑黃素都有降低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的作用,以降甘油三酯最顯著,並能使主動脈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