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藥複方
用於降血脂的複方有以下這些。
(1)山楂、槐角、草決明。
(2)葛根、桑寄生、決明子、山楂。
(3)黃精、玄參、澤瀉、夜交藤、山楂。
(4)首烏、澤瀉、決明子、虎杖、山楂。
(5)茶樹根、虎杖、丹參、玉竹、何首烏、雞內金、山楂。
(6)首烏、決明子、金櫻子、茵陳、澤瀉、山楂、內金。
(7)首烏、葛根、山楂。
(8)葛根、紅花、桃仁、鬱金、丹參。
(9)靈芝、山楂、決明子、赤芍。
(10)山楂、葛根、丹參、三七、木香。
(11)金槐冠心片、複方平脂寧等。
中藥澤瀉、首烏、黃精、枸杞及複方平脂寧等都有抗脂肪肝的作用;骨碎補、首烏、澤瀉、決明子、山楂、靈芝、蒲黃、穿龍、薯蕷、野薔薇、大蒜精油等均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而致糖、脂代謝紊亂,多伴有高血脂,在治療糖尿病同時可選用上述中草藥或複方煎服,對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具有一定作用。
治療高血脂的中藥方
1.茵陳降脂湯
【處方】茵陳30g,生山楂15g,生麥芽15g。
【製用法】加工成口服糖漿,每瓶500ml;每日口服3次,每次30ml,連服2000ml。
【適應證】高血脂症早期患者。
【注意】服藥1周少數患者有不同程度胃部不適,胃納減少,甚則輕度腹脹,泛惡感,至第2周逐漸適應。
2.降脂湯
【處方】桑寄生18g,製首烏20g,製黃精20g。
【製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證】高血脂,症見頭暈目眩,心悸氣短,心前區疼等。
3.加味防己黃芪湯
【處方】黃芪30g,防己12g,白術10g,甘草4g,生薑10g,大棗3枚,草決明20g,黃芩10g。
【製用法】每日1劑,分2次服。
【適應證】高血脂,症屬脾虛、濕熱並重者。
4.消脂方
【處方】黃芪15g,黨參15g,防己15g,白術15g,首烏30g,澤瀉60g,山楂30g,茵陳30g,水牛角30g,仙靈脾30g,大黃10g。
【製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
【適應證】高血脂及單純性肥胖症。
5.清消飲
【處方】荷葉12g,澤瀉15g,茯苓15g,草決明15g,薏米15g,防己15g,白術12g,陳皮10g。
【製用法】每日1劑,分3次服。
【適應證】高血脂,症屬脾虛痰濁者。
針灸可治高血脂
1.針刺療法
取中脘、脾俞、氣海、內關、豐隆、足三裏。每次選取3~4穴,交替使用。撚轉進針,得氣後留針20分鍾,中間行針1次,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亦可在得氣後加電針(頻率8~10Hz交流脈衝),持續15分鍾。
2.氦氖激光穴位照射
取內關。兩側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次15分鍾,10次為1療程。
3.耳針療法
取內分泌、皮質下、神門、交感、心、肝、腎。每次選用3~4穴,用碘酒嚴格消毒後,毫針中等強度刺激,留針30分鍾,間歇運針,兩耳交替使用。隔日1次。
4.艾灸療法
取足三裏、絕骨。患者平臥位,每次灸1側,將艾絨做成黃豆大小的艾柱,每穴灸3~5壯,每星期1~2次,10次為一療程。
不可忽視的脂肪肝
脂肪肝簡介
現在,患有脂肪肝的人越來越多了,據報道,脂肪肝的發病率可高達20%左右,而且發病年齡也日趨提前。
脂肪肝是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髒中的過度沉積。目前脂肪肝已經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而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第二大肝病。患有脂肪肝若不及時治療則可能發生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患者若不積極治療有20%的可能進一步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使患者生活質量下降,預期壽命縮短。因此,重視並加強對脂肪肝的防治對於提高廣大群眾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脂肪肝起病隱匿,其臨床表現輕微且無特異性。少數患者可有乏力、上腹不適或肝區不適等症狀,體檢可發現肝髒腫大。化驗檢查轉氨酶可正常或輕度到中度升高,血糖和/或血脂常明顯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