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常見胃腸病的藥物治療(1)(1 / 3)

急性胃炎

[西藥治療]

西醫治療急性胃炎,應根據不同症狀對症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

(1)腹痛劇烈者口服顛茄合劑0.3~1毫升,每日3次;疼痛時還可服654—210毫克、阿托品0.3毫克;惡心嘔吐者,口服胃複安片10毫克,每日3次。

(2)急性食物中毒尤其是胃內有腐敗性食物殘留,應用溫開水反複衝洗胃內容物,直到洗液澄清無味為止。

(3)急性單純性胃炎口服胃粘膜保護劑,如疏糖鋁,每日3次,每次1克;麗珠得樂衝劑,第日3次,每次1袋衝服;德諾可每天3次,每次240毫克口服,思密達也有保護胃粘膜作用,可遵醫囑服。

(4)腐蝕性胃炎根據腐蝕劑的性質選擇相應的中和藥物,如口服氫氧化鋁、牛奶、雞蛋清及食用植物油等治療強酸劑腐蝕。

(5)化膿性胃炎應給予足夠的抗生素控製感染,並發胃穿孔或腹膜炎應及早手術。

(6)急性糜爛性胃炎主要是降低胃內酸度和止血措施。口服凝血酶和稀釋的腎上腺素等,或肌內注射安納血、止血敏等止血藥;H2受體拮抗劑:如甲氰咪呱靜脈給藥每日2次,每次0.4克,若口服為每日3次,每次0.2克,睡前再服0.4克;泰胃美靜脈給藥為0.4克,每日2次,若口服為睡前0.8克一次;雷尼替丁每次150毫克,每日口服2次,法莫西丁每次20毫克,每日2次口服;質子泵抑製劑:用洛賽克或奧美拉唑,每次20毫克,每日1~2次,必要時可以靜脈給藥,每日40~160毫克;胃粘膜保護劑:硫酸鋁,每次1克,每日3次;德諾240毫克,每日2次口服。

[中成藥治療]

(1)藿香正氣水每日2次,每次5~10毫升,用於治外邪犯胃引起的急性胃炎。

(2)藿香正氣膠囊每日2~3次,每次2粒,用於外邪犯胃引起的急性胃炎。

(3)元胡止痛片有活血理氣止痛的功效,每日3次,每次4~6片,用於氣滯血瘀症胃炎的胃痛。

(4)氣滯胃痛衝劑有疏肝行氣、和胃止痛的功效,用於肝胃不和症胃炎的胃痛。每日3次,每次10克。

(5)氣痛丸有理氣止痛之效,主要用於氣滯型胃痛。

(6)附子理中片有溫和散寒止痛之效,主要用於虛寒型胃痛兼嘔吐。每日3次,每次8片。

[中藥治療]

處方1

配方罹患胃炎,並有便秘、腹脹下痢等現象時,可取大黃9克(用酒洗),厚樸4.5克(製),枳實4.5克(炒)。

用法水煎取汁,分2次飲溫服,每日服一劑。功效本方有通瀉燥尿、清熱去痞的功效。

處方2

配方用手壓腹部會痛並有腹脹現象,還有嘔吐、胃痛、口臭、舌苔、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狀時,取柴胡12克,黃芩、半夏、芍藥各9克,枳實、大黃各6克,生薑4片,大棗4枚。

用法水煎取汁,分2次服,日服一劑。功效適用於急性胃炎。

處方3

配方平常腸胃虛弱者,偶爾吃一些生冷食物,就會引起胃炎,可取蒼術、白術、陳皮、茯苓、半夏、當歸各6克,厚樸、川芎、白芷、枳殼、桔梗、芍藥、於薑、生薑、桂枝、麻黃、大棗、甘草、香附子各3克。用法共研成粉末,每次取適量服用。功效本方除了可治療胃炎外,還可治療腸炎、胃痙攣、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其他胃腸疾病。

處方4

配方胃痛或微痛且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下痢、腹中雷鳴、心下痞堅等症狀時,可取半夏3~9克,黃苓3~9克,幹薑1.5~9克,人參3克,炙甘草3~6克,黃蓮3~4.5克,大棗4~5枚。

用法水煎取汁,分2次服,每日1劑。功效本方有和胃降逆、開結散痞的功效,可治療胃腸功能失調、心下痞堅、寒熱互結、腸鳴下痢、食欲減退等症。

處方5

配方適用於食積、胸膈痞滿、噯氣、吞酸、腹痛、泄瀉。山楂60克(薑汁泡),桔紅(炒)、神曲(炒)、麥芽(炒去殼)、半夏(薑製)、茯苓各30克,連翹、黃連、萊菔子各15克。

用法共研末,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6~9克,開水送下,每日服2~3次。

功效適用於急性胃炎。

處方6

配方急性胃脘痛,肝鬱胃寒型,症見脅下痛,氣上逆,泛惡,欲吐不吐,舌苔白或黃,脈弦緊等症時,可取清半夏15克,高良薑、製香附、砂仁、炒枳殼(或炒枳實)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功效具有理氣和胃、溫中止痛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