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內經》告訴你:冬季怎麼吃(9)(1 / 2)

【健康小貼士】

腦血管病一般有以下幾種先兆:

1.突然發生眩暈。眩暈是腦血管病先兆中極為常見的症狀,可發生在腦血管病前的任何時段,尤以清晨起床時發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勞、洗澡後也易發生。特別是高血壓患者,若1~2天反複出現5次以上眩暈,發生腦出血或腦梗死的危險性增加。

2.突然發生劇烈頭痛。任何突然發生的劇烈頭痛;伴有抽搐發作;近期有頭部外傷史;伴有昏迷、嗜睡;頭痛的性質、部位、分布等發生了突然的變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頭痛;疼痛劇烈,可在夜間痛醒。如有上述情況之一,應及早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3.步態異常。步履蹣跚,走路腿無力是偏癱的先兆症狀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態突然變化,並伴有肢體麻木無力時,則是發生腦血管病的先兆信號。

4.哈欠不斷。患缺血性腦血管病者,80%發病前5~10天會出現哈欠連連的現象。

5.高血壓病人的鼻出血。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種危險信號。數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這種人可能在半年之內會發生腦出血。

6.血壓異常。血壓突然持續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時,是發生腦出血的先兆;血壓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時,是腦血栓形成的先兆。

7.其他先兆症狀。除上述先兆症狀外,嗆咳、吞咽困難、突然出現半身麻木、疲倦、嗜睡、耳鳴等也是腦血管病的先兆表現。

寒潮引發心梗,飲食護養很關鍵

心肌梗死的發病高峰期與冷空氣活動密切相關。入秋後,第一次出現持續期較長的日最低氣溫低於0℃的過程中,都有一次明顯的心肌梗死發病高峰。此時的天氣特征為持續低溫、陰雨和大風。由於大風和潮濕都能增加寒冷程度,因此,影響心肌梗死發病的氣象條件大多為寒冷的作用。

此外,由於天氣急劇變化,氣溫驟降,使人體胃酸分泌和黏膜阻力有所改變,往往引起潰瘍病的發作。冬季光照時間短,氣候寒冷,也容易影響人的新陳代謝,使血流速度減慢,導致氧氣供應不足,大腦細胞缺氧,於是就出現了精神倦怠、思睡等一係列冬季抑鬱症症狀等。

當氣溫從17℃下降至0℃以下時,心肌梗死病死率從4.9%上升到6.9%。寒冬季節,尤以12月份至次年2月份心肌梗死的發病率較高,特別是在連續低溫、陰雨綿綿和大風天氣,急性心梗發病率更是顯著增高。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種急劇而嚴重的臨床表現。冬季發病率高,是因為寒冷的刺激,使機體的交感神經係統興奮性增高,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多,促使肢體血管收縮,心率加快,心髒工作負荷增大,耗氧量增多,心肌就容易缺血缺氧,引起心絞痛發生。同時,交感神經興奮和兒茶酚胺本身可導致冠狀動脈痙攣,低溫又使血小板易於凝聚,血液黏稠度增大,容易形成血栓,也是導致心梗的重要原因。

另外,冬天人們活動減少,又值冬季進補季節常常吃得多動得少,會使血脂水平升高,血黏度增大。另外,當室溫降至10℃以下時,人會感到沉悶、情緒低落也易誘發心絞痛,嚴重者發生心梗。

心梗病人飲食護理:心梗病人進食不宜過飽,最好是七分飽,食物以易消化、含較少脂肪而且產氣少的食物為宜,保證必需的熱量和營養,限製鈉鹽的攝入。

發病2~3天,飲食應以豆漿、藕粉、稀粥、菜汁等流食為主。以後隨著症狀的逐步改善,逐漸增加稀粥、麵條、麵包、餅幹等食品,宜少食多餐,鈉鹽和水分要適度。同時病人應禁忌煙酒。家人應為病人營造良好的進餐氛圍,讓病人在愉悅的環境中進餐,不僅有利於病人的消化,還有利於病情的恢複。

【健康小貼士】

鑒於寒冬時節易於誘發心梗的種種不良因素,在寒潮頻頻的冬季,患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要特別注意天氣預報,合理安排好工作和休息。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藥,如小劑量的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