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初進州界(3 / 3)

金童笑道:“使君何必如此見外,哪怕金誠日後位列三公,也須記得自己是出身玉門關。”

三人接著一陣哈哈大笑互相吹捧,金童提出告辭,劉貴道:“守義雖然最重情誼,但平日裏也不可過於親密,你那攤子事體,若真有牽扯到我這裏的親信人等,我自然給你親筆書信。”

金童明白劉貴的意思是隻要沒有親筆書信,劉貴以任何方式說情都可以駁他的麵子,點頭應“是”。

劉貴又道:“雅居別院你隻住了不到兩月,想必還沒有習慣,正好讓出來,以免外麵物議,閬苑宮附近我已著人準備了宅子,等你回京之外自然有人找你低價轉讓,我知守義不缺銀子,但也千萬不必客氣。”

金童道:“使君有賜,怎敢客氣?”

三人拜別,金童走出刺史府,忽然又想起一件事,對黃玉道:“有件事我需要出城去辦,二哥可自行回府,我去辦完了直接回家收拾回京。”

黃玉拍拍他肩膀,沉聲道:“賢弟千萬保重。”兩人拱手告別。

金童想到了什麼事情呢?因為他想起了阿史那土門。既然是公主請求的事情,自己也答應了,就沒有理由不去做。

本來按照金童的想法,隻要揪出了刺殺元丕和室點密的幕後主使,就可以很輕鬆的扳倒這一係扶持阿史那土門的朝中重臣,可是那幾名高手也抓了,卻什麼都問不出來。原因很簡單,這幾名高手大多是南朝來的,唯一一個來自北朝冀州的卻也是十幾年前還沒有晉入先天境界時就已經被開革出門派的敗類,這個是拿錢辦事,另幾個南朝來的則是聽從師門派遣,來做什麼事情統統隻有一個十分神秘的聯絡人安排,而這個神秘人自從閬苑宮刺殺失敗後就再沒有出現過,這個答案經過金童親自測謊之後證明是真實的,至於金戈堂大老板石金生則是喝了彌勒教的迷魂湯,死心塌地為彌勒教辦事並且深信死後會有彌勒教的菩薩保佑當羅漢永生不滅,而且死的越淒慘得的好處越多,金童簡直就要被氣吐了。

案件的調查一時間陷入僵局,而從政局上撥亂反正的戰略上來說,那一係人馬隱藏的十分精妙,根本看不出到底是哪一派,目前朝堂方麵對於與突厥阿史那土門到底是剿是撫的問題上一直是各色低級官員百家爭鳴,重量級大佬的聲音遲遲沒有出現,而且按照金童本人的政治智慧來看,在室點密本尊已經被滅口的情況下,對突厥打一頓再安撫絕對是最正確的選擇,而這個“打一頓”的度上,應該是限定在阿史那土門不死的情況下,阿史那土門貿然進犯純粹是要追殺室點密而已,其本人對北魏朝廷既沒有反心更沒有造反的實力,對於已經犯了錯誤的人,剝奪他絕大部分的權利再給他個可汗的帽子玩他也會感恩戴德,所以留阿史那土門一條命、先打再撫的政策幾乎是沒有任何隱患的,現在之所以還沒有把大調子定下來唯一的原因就是室點密與長樂公主的夫妻關係,公主的仇人你們誰說要封可汗?

其實就連劉貴所在的中書監侍中陸秀(陸琇)一係也是傾向於上述論調的,他們唯一警惕是“撫”之後誰會在暗中操作放佛門進去傳教,因此朝廷不會要了阿史那土門的命幾乎已成定局,就算金童在陸秀一係中明確提出這個要求,也夠嗆可以做到,朝廷要的是突厥王廷的權力而不是一堆散沙、吸金無底洞,阿史那土門和室點密兄弟倆同時沒了的話突厥分裂幾乎是必然的。如果留阿史那土門一命,朝廷基本上可以計劃在十年內在突厥設立都護府,然後突厥就正式並入了中華版圖,接受王化了,這一點是持此觀點的大臣們的暗中共識。

開疆擴土的大功,身為臣子誰不想成就?身為帝皇誰願意放過?

因此金童如果想取阿史那土門的性命,現在隻有靠自己了。

閃影而走,金童在三個時辰內就已經離開了玉門關的地盤,進入了與突厥交界的深山老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