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母親的夢(1 / 1)

2012年5月9日,英國“殿堂級”發型師維達爾·沙宣因白血病,在他加州洛杉磯的寓所安然辭世,終年84歲。

沙宣是享譽全球的頂級發型師,他還把“觸角”伸向商業圈,借助開設發廊、美發學校並研發產品帶動美發業變革,提高美發行業的社會地位。

1928年1月出生於英國倫敦,父母都是猶太人。3歲時,爸爸移情別戀,拋妻棄子。媽媽養不起一對孩子,迫不得已將他們送進孤兒院居住六年,直至再嫁之後,才接回他們一起生活。沙宣14歲已輟學,母親苦於兒子缺乏獨立創業的能力,為了給兒子尋求最好的出路,日思夜想的母親,有一晚竟然夢見他在發廊裏工作。一個平淡無奇的夢,卻改變了沙宣的命運。醒來後,母親眼前一亮,覺得送沙宣去學美發是再好不過的了。

經過商量,繼父最終同意出資送他去學師。母親與兒子的心靈是相通的,正是母親這個夢,讓他的才華得以發揮。“那是我媽媽的主意”,談及入行美發業,他總這樣跟朋友說起。其實,沙宣的話隻說對了一半,母親的夢是他進入美發行業良好的開端,而他以後所取得的成功,完全得益於他本人獨特的視覺和與生俱來的天賦。

沙宣是執著的,1948年,他赴以色列集體農莊幹活時,就暗暗確定了人生的方向——全力進軍美發界。6年後,他在倫敦韋斯藤德的邦德街開設第一家發廊。沙宣一度暗下決心,如果從業10年無法改變發型潮流,他就轉行當建築師。不過,他的這個想法沒有得以實現,因為他的設計風格迅速受到女性青睞,發廊很快門庭若市。

他熱衷用精確的剪發技術為顧客呈現自然完美、層次分明、易打理的發型,隻需甩甩頭發,頭發便垂順。他推崇的美發三步曲“洗剪吹”令無數女性擺脫了每天耗費長時間打理頭發的煩惱。就這樣,沙宣很快就改變了人們對發型的概念。

對沙宣來說,最愛的不是錢財,而是頭發。作為一位頂級發型師,他具有著莎士比亞一樣的靈感,他愛頭發,頭發是激發他的靈感的源泉,但他從來不把目光局限於頭發上,隻拿頭發做文章。作為一名高人一籌的發型師,他還需要更加深入地考慮到顧客的人體骨骼結構特點,結合幾何學、建築學來製定符合顧客自身因素的規則。美發對於沙宣來說,是一門頂在頭上的藝術。

沙宣的靈感無處不在,他還喜歡從世界各地的建築中找尋美發靈感。1963年推出“波波頭”發型後,沙宣為美國女星米婭·法羅在1967年電影《羅斯瑪麗的嬰兒》中設計的發型另他聲名鵲起,“沙宣”從此成為美國和歐洲的時尚熱詞,他當之無愧地成為“現代發型之父”。

人們照相的時候喜歡擺個剪刀手的姿勢,但隻有沙宣的POSE是最有權威性的,他不愧為拿著剪刀的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