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裏一隻老母雞孵小雞。母親要去上工,就叮囑我看好母雞,以免母雞不小心把剛孵化出來的小雞踩死了。有些沒有經驗的雞媽媽,時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小雞出了殼,焐幹了絨毛,就必須拿出來,單獨放進一隻塞著棉絮的小木桶裏。
我喜歡小動物,對小雞也不例外。為了最大限度地照顧好這些小雞,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把老母雞抱出來,看看小雞有沒有破殼而出。自然是神奇的,一隻雞蛋裏竟然可以生長出一隻小雞,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太玄妙了。小雞天生就會啄殼,雖然有的蛋殼完好無損,放在耳邊細聽,就可以聽見微弱的啄殼聲“篤,篤,篤……”它們耐心地啄著殼,像是在敲一扇通往世間的大門。
大多數小雞都可以破殼而出,但有的就沒這麼幸運。我想,是不是它沒有力氣啄開殼,才悶死在殼中。為了給予它們更多生的機會,我把剩下的雞蛋挑出來,從雞喙啄破的地方,把餘下的蛋殼一點點剝離,讓它們暢快地降臨到這個世界。
不過,後果不是我預想的。被我拉進這個世界的小雞,很快就悄然離世了,它們甚至連站立的機會都沒有過。我不知道其中的玄機。
長大後,才明白,原來啄殼的過程雖然痛苦,但這個曆程,卻是小雞成長時不可缺少的重要的階段。因為這個過程的磨礪,小雞會更茁壯。後來,我再見到小雞費力地啄著蛋殼時,我會帶著喜悅的心情在一旁凝聽,宛如傾聽生命的足音。
再後來,兒子與我犯了同樣的錯誤。他養了幾條蠶,但他等不急蠶蛾自己從繭裏鑽出來,就撕開蠶蛹。結果呢?蠶蛾沒有像蝴蝶那樣飛起來,它們的翅膀太脆弱了,身體也太虛弱了。
早晨上班時,看見一位朋友騎著車,送他上高中的孩子上學。我很好奇,高中生了,還需要這樣嗬護?朋友笑了笑,為了給孩子節約時間嘛!不止如此,孩子除了學習,連擠牙膏,打洗臉水之類事情,都由父母包辦了,孩子成了單純的讀書機器。這讓我又想起那些被我剝離蛋殼的小雞,它們是那麼的脆弱。
作為家長,總希望孩子一路順風,少走彎路。所以盡可能地去幫助他們,恨不能有捷徑超越。但他們忽視了一個現實,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除了知識的增長,還有閱曆的增長,有時候還需要走一些彎路,就像一陣風吹過,樹苗在左右搖擺的過程中,根基才更紮實,枝幹才更韌性。以苦難作為墊腳石,腳下的路會走得更踏實。
美麗的蝴蝶都會飛起來的,因為它們有過破繭而出後的堅強。你會不會讓你的孩子自己“破繭而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