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眼係統離現實有多遠?(1 / 1)

天眼係統離現實有多遠?

百科

作者:王海

近期在國內熱映的電影《速度與激情7》票房超過15億人民幣。受到追捧的不僅是其中的飛車與特效,電影中一個超級黑客程序“天眼”係統更是將目前科技熱詞大數據、人臉識別、全球實時追蹤完美融合為一體。針對這個能讓任何人無所遁形的超級係統能否在現實世界實現,記者采訪了多名相關領域專家。

“天眼”真能實現嗎? 《速度與激情7》中設計出一種超級黑客程序“天眼”係統,這個程序可以整合全球所有的數據采集、監控設備,可以通過手機音頻、監控攝像頭等手段大量采集數據,再使用大數據和人臉識別等技術,短時間內把要找的人找出來。通過個人信息分析來進行搜索和預判在好萊塢的影視作品中屢見不鮮。比如在《諜影重重》係列中,傑森·伯恩的行蹤就是被追蹤他的特別行動組通過上述手段發現並鎖定的。當一個係統可以隨時調用包括公共交通、城市電力、電子監控、銀行係統、警察係統等各方麵的信息,同時將包括個人的醫療記錄、犯罪記錄、甚至上網閱覽內容和輸入習慣等所有聯網信息進行分析和整合後,就可以用這些數據來對人的行蹤進行準確預判。

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專家、百度研究院副院長餘凱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電影中描述的“天眼”係統,雖然目前還隻能在局部地區實現,或將部分技術實現,但未來將越來越不成問題。甚至目前已經出現一種趨勢,技術的發展使個人在線上、線下的行為越來越容易被追蹤,並且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國家安全提供幫助。一位資深科技媒體人表示,如果要找的人什麼電子終端都沒有攜帶,理論上可以用“天眼”這種方式來追蹤,但要實際應用至少要滿足幾個條件:這個人必須在戶外出現、所處的區域不是很大、區域內監控攝像頭又足夠多,同時還需要強大的係統計算能力與存儲能力。

監控攝像頭識別人臉難度不小 對於街道上安裝的監控攝像頭能否準確識別人臉,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王亮認為,這有一定困難,雖然在學術界所做的實驗中,人臉識別率是很高的。但實際應用中用監控攝像頭識別人臉則不太容易。首先,室外監控攝像頭所采集到的人臉圖像分辨率較低,直接影響識別精度,這是由於室外攝像頭一般需要監控一片區域,拍攝距離相對較遠,采集數據的遠距離傳輸又限製了監控攝像頭的分辨率,所以使得采集的人臉圖像比較模糊。其次,監控攝像頭采集人臉數據的幹擾因素很多,比如人臉的角度、光照條件、攝像頭抖動造成運動模糊等,這些都容易導致拍攝到的人臉數據與數據庫中的人臉圖像無法準確匹配。最後,也是最難處理的問題,目標對象由於時間間隔造成的人臉老化、有意戴眼鏡或帽子等遮擋物,人臉識別就變得更加困難了,這時也許應該結合遠距離步態識別等生物特征識別方法一起判斷。

低分辨率模糊人臉圖像是室外監控經常碰到的一種情況,王亮介紹稱,目前有一種名為超分辨率重建的技術,結合人臉結構等先驗知識,可以對模糊的人臉圖像進行有效處理,增強其分辨率,大大提升室外人臉識別的精度。

線下行為將越來越線上化 餘凱表示,未來人們的線下行為一定會越來越線上化,穿戴式設備、手機會將人的行為狀態、所處位置、搭載什麼交通工具等信息線上化,除非這個人身上沒有攜帶任何電子設備。另一方麵,這也帶來個人隱私泄露的風險。因此,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需要從技術、法律、道德、倫理等多個角度來綜合探討。

王亮對電影所描述的技術在不久的未來實現,持非常樂觀的態度。不過,他也表示,要實現類似的“天眼”係統,關鍵在於整合物理空間(線下)和網絡空間(線上)的多源多類型大規模數據,然而目前這些數據相對獨立,形成所謂的“數據孤島”,給技術的發展帶來很大不便,可以考慮從國家層麵上對各種數據資源統一管理和協調,為國家安全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