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爾認為,很可能,一個對俄國、英國和法國都有共同利益的東南戰線,也會建立起來。這隻北極熊的左掌,已經堵住了由波蘭到羅馬尼亞的通道。俄國對於巴爾幹國家的南斯拉夫民族,有著傳統的利害關係。德國人到達黑海地區,將成為對於俄國一個極大的威脅,而對土耳其來說,情況也是如此。因此,除了可能的東部戰線外,一個可能的東南戰線也會建立。它將形成一個新月形,由裏加灣直到亞得裏亞海之濱。
斯大林沒有浪費時間,9月24日,愛沙尼亞外交部長奉召訪問莫斯科,4天後,他的政府與蘇聯簽訂了一個互助條約,條約給予蘇聯在愛沙尼亞境內重要基地駐防的權利。10月21日,蘇聯紅軍和空軍就去駐守了。對拉脫維亞也采取了同樣的步驟,而蘇聯的駐軍也在立陶宛出現了。這樣,通往列寧格勒的南路以及半個芬蘭灣,已由蘇聯的武裝部隊很快加以阻斷,以防止德國可能的入侵。
10月初,芬蘭政治家、曾經簽訂1921年蘇芬和約的帕西基維到莫斯科。蘇聯的要求很廣,在卡累利阿地峽的芬蘭邊界線,必須後移相當距離,使列寧格勒脫離敵方炮火的威脅。蘇聯的要求包括:芬蘭割讓芬蘭灣內若幹島嶼;將雷由錫半島,連同芬蘭北極海內唯一的不凍港比特薩摩,一並租借給蘇聯;最重要的是,將位於芬蘭灣入口處的漢戈港,租借給蘇聯作為海軍及空軍基地。
芬蘭人對以上要求,除最後一條外,都準備讓步。在他們看來,如果芬蘭灣的要害地點被俄國掌握後,芬蘭在戰略上的安全和國家安全就蕩然無存。談判在11月13日宣告破裂,芬蘭政府開始動員,並加強他們在卡累利阿邊境的軍隊。
11月28日,莫洛托夫宣布《蘇芬互不侵犯條約》作廢。兩天以後,蘇聯軍隊就沿著長達千英裏的芬蘭邊境,從八處進攻。同日早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受到蘇聯空軍的轟炸。
蘇軍進攻的主力,最先集中在卡累利阿地峽芬蘭邊境防禦工事。這是一個設防地帶,從南至北縱深達20英裏,穿過積雪甚厚的森林區。它被稱為曼納海姆防線,曼納海姆是芬蘭總司令,同時也是1917年使芬蘭免於被布爾什維克黨征服的重要人物。
蘇聯以其強大的軍力,無緣無故進攻鄰國,在英國、法國、尤其是在美國激起了人們的憤慨。但不久,人們又感到驚訝和如釋重負。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最初幾個星期的戰爭中,蘇聯軍隊毫無進展。進攻的軍隊開始時,幾乎全是從列寧格勒的駐軍中抽調來的。雖然芬蘭軍隊的全部戰鬥力量僅有將近20萬人,卻表現出良好的戰績。他們以勇往直前的精神,和一種不久被稱為“莫洛托夫雞尾酒”的新式手榴彈,對付蘇聯的坦克。
蘇聯政府預計可以長驅直入。他們初期對赫爾辛基及其他地方進行空襲,雖然規模不大,但希望借此可以造成人們的恐怖心理。蘇軍雖然數量上比芬蘭軍隊強大得多,但訓練不佳。空襲及侵入芬蘭國土,造成芬蘭人鬥誌昂揚,萬眾一心,共同抵禦侵略者,並以絕對的決心和最高明的戰術,進行戰鬥。
擔任進攻比特薩摩的蘇軍,雖然毫不費力驅退了當地700名芬蘭士兵。但對芬蘭“腰部地帶”的進攻,卻對蘇軍造成了慘重的損失。這一片地帶幾乎全是鬆林,地勢稍有起伏,此時積雪凍結有一尺深厚,氣候非常寒冷。芬蘭人在雪屐和禦寒方麵,都有良好的配備,相反,蘇聯人兩者都缺乏。而且芬蘭人證明了他們每個人都是富於進攻精神的戰士,在偵察及森林戰爭方麵,都受過高度的訓練。蘇軍依賴龐大的人數和重型武器,結果毫無成效。
在整個戰線上,芬蘭邊界的哨兵緩慢地撤離公路,蘇軍縱隊在他們的後麵追蹤。等到他們深入大約30英裏,就受到芬蘭軍隊的襲擊。蘇聯軍隊前麵遇到芬蘭人在森林中構築的防線,無法前進,左右翼受到日夜不斷的猛攻,他們後麵的交通線又遭遇切斷,於是縱隊被切得支離破碎。在損失慘重後,重新退回到開始進攻的地點。到12月底,蘇聯準備經過“腰部地帶”,向前推進的整個計劃破產了。
對卡累利阿地峽曼納海姆防線的進攻,結果也不妙。約有兩師蘇軍準備在拉多加湖北部進行包抄運動,但他們遇到了與更北麵地段的戰鬥相同的命運。對曼納海姆防線,蘇軍12月初調遣了約12個師的兵力,進行了一係列集團攻擊,在整個12月中,攻勢持續不斷。蘇軍大炮的轟擊不夠充分;他們的坦克大部分是輕型的;連續的正麵進攻都被擊退,損失慘重而毫無所獲。
在這場戰爭中,還開創了一個新的戰術運動,這就是狙擊戰。由於整個戰爭是在冬季嚴寒中進行的,史家稱之為“冬戰”。狙擊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就出現在這場嚴冬血戰中。
西蒙·海耶是在“冬季戰爭”中,開始他的狙擊手生涯的。在攝氏零下20-40度的環境,西蒙·海耶帶領他的狙擊小組,身著白色偽裝服,腳踩滑雪板,穿梭於大雪封山的荒郊野外,隱蔽在叢林深處,不斷射殺行進中的蘇軍士兵,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當時的蘇聯紅軍士兵身穿棕褐色製服,在白色雪地中辛苦跋涉的他們成了西蒙·海耶的活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