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攻丹麥挪威德再勝救北歐敗績丘組閣(1 / 3)

第三十一回 攻丹麥挪威德再勝 救北歐敗績丘組閣

德國缺少鐵礦,為了侵略戰爭,希特勒必須確保從瑞典進口鐵礦沙的供應線。為此,他不得不揮師北上,向丹麥、挪威開刀。丹麥和挪威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德國海軍長期以來一直注視著北方。德國沒有直接進入大洋的出海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給德海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國用魚雷和巡邏隊,從設德蘭群島到挪威海岸,橫跨狹窄的北海,布置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網,卡住了強大的德國海軍,阻礙了潛水艇突破封鎖進入北大西洋的企圖。

這次大戰爆發後,指揮規模不大的德國海軍軍官們,仔細考慮這一地理現實,認為將來對英國作戰,德國必須設法在挪威獲得基地,這樣才能擊破英國在北海的封鎖線,為德國海麵和海底艦艇,打開通往廣闊海洋的通道。

1939年戰爭爆發時,德國海軍第三號人物魯爾夫.卡爾斯海軍上將,給雷德爾海軍元帥寫信,說明“德國占領挪威海岸的重要性”。10月10日,雷德爾向希特勒提出關於海軍作戰的長篇報告,闡明了取得挪威基地的重要性,並說明必要時,可以在俄國的幫助下實現這一點。

希特勒十分清楚丹麥和挪威的戰略地位。丹麥位於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扼守海上交通要衝。挪威地處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北部,北臨巴倫支海,西濱大西洋,南瀕北海,戰略地位很重要。德國一旦占領這兩個國家,就可以限製英國艦隊在大西洋和波羅的海行動,粉碎英法的經濟封鎖,保障瑞典鐵礦砂安全運到德國。德國每年消耗1500萬噸鐵礦砂,其中1000萬噸取道挪威從瑞典進口。同時,還可以作為西侵英法,東攻蘇聯的基地。

在倫敦,時任海軍大臣丘吉爾看到了這一著。在戰爭爆發後幾周裏,他曾努力說服內閣,批準他在挪威領海內布雷,以便阻止德國運輸鐵礦砂。但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不願侵犯中立的挪威,這個建議暫時擱置起來了。

1939年11月30日,蘇芬戰爭爆發,次年2月5日,英法在巴黎召開軍事會議,決定以大量飛機、反坦克炮和高射炮等武器裝備芬蘭,並派遣不少於3個師組成的遠征軍增援。預定遠征軍前往芬蘭時,在距離瑞典鐵礦場不遠的納爾維克登陸,並占領礦場。

2月23日,瑞典政府發表聲明,宣布任何情況下都不幹預蘇芬衝突,不準盟軍借道其領土。這算是對英法兩國的答複。

希特勒看到英法企圖派兵取道挪威援助芬蘭去打蘇聯時,他的神經本能地緊張起來,以為英法占領挪威,意在包圍德國。他立即召集德軍將領說:“我的心中有件事,就是占領挪威,聽說英國人要在那裏登陸,所以,我要趕在他們之前下手。”他接著說:“英國要是占領了挪威,就會造成一種戰略上的迂回,就可以使他們進入波羅的海地區,而我們在波羅的海地區既未駐紮軍隊,又無沿岸防禦工事,我們在東方已經獲得的成就和製勝西方的希望,都要被摧毀無遺。征服挪威可以保證我國艦隊在威廉港的行動自由,並且還可以保證我們的瑞典鐵礦石輸入。”

波蘭戰爭結束不久,希特勒就著手擬訂入侵挪威計劃。1939年底,充當德國“第五縱隊”的挪威前國防部長、親納粹的“國家統一黨”領袖吉斯林,潛赴柏林,求見希特勒。他保證配合德軍的進攻,從挪威內部搗亂、破壞、造謠,策應德軍。希特勒親自接見了吉斯林,共同策劃進攻挪威和丹麥的計劃。

吉斯林,1887年出生在世代務農的家族裏。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在挪威軍事學院畢業。不久被派到彼得格勒擔任陸軍武官。由於他在英國與布爾什維克政府斷交期間,曾代為照料英國的利益,英國政府授予他大英帝國勳章。共S黨人在俄國的成功,使他頗為折服,當他回到奧斯陸時,向工黨毛遂自薦,時工黨是共產國際成員。他建議由他來搞一支武裝“赤衛隊”,但工黨拒絕了他。於是他就來了個大轉彎,走向另一極端。在1931年至1933年期間擔任國防大臣,之後於1933年5月,創立了“國家統一黨”。納粹主義的那一套,在挪威富有民主傳統的土地上吃不開,吉斯林甚至連一個議員席位也沒有到手。

按照吉斯林的計劃,在德國由“有經驗的、頑強的、善於這種活動的國社黨人”加緊訓練,這些人受過訓練回到挪威之後,將占領奧斯陸的戰略據點。同時,德國海軍和陸軍分遣隊,應挪威新政府的特別要求,將在奧斯陸附近一個預定港灣出現。這是德奧合並策略的重演,隻是由吉斯林擔任賽斯.英誇特的角色而已。

為了迅速拿下挪威,希特勒指使吉斯林為首的“第五縱隊”加緊活動,並挑選一批亡命之徒組成衝鋒隊,按照挪威的地理模型,反複操練。德國宣傳部,事先印製了號召丹麥和挪威軍民同德軍“合作”的傳單120萬份,宣傳畫1萬張。

希特勒於1940年1月27日,成立了由海陸空代表組成的工作小組。這一軍事行動計劃代號為“威塞演習”,並委任曾在北歐作過戰的福肯霍斯將軍,為執行這一計劃的總司令。希特勒對這位將軍說,陸軍交給他5個師,目的是占領挪威的幾個港口。

“威塞演習”獨具一格。這是德國軍事侵略中,由海軍起決定作用的唯一行動。也是由最高統帥部製定計劃,發動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的唯一行動。實際上,甚至同陸軍總司令部和陸軍參謀總部都沒有商量過。而且戈林也是直到最後一刻,才參與其事。一切準備就緒後,希特勒於3月1日,發出“威塞演習”的正式絕密指令。

4月2日下午,希特勒同戈林、雷德爾、福肯霍斯特舉行長時間會議後,發布了一道正式指令。規定“威塞演習”,在4月9日上午5時15分開始。

當天深夜,運載重型武器的德國船隻啟航,駛向挪威海岸,4天後,運載攻擊部隊的艦隻也出發了。4月8日,其餘各部隊向登陸地點出發,在戰役開始前幾小時,德軍的航空軍和空降部隊在德國北部機場上集中。

此時,奉行中立政策的挪威、丹麥還沒有醒悟。4月9日上午丹麥時間4時20分,德國駐哥本哈根和奧斯陸的使節,向丹麥、挪威政府遞送了德國的最後通牒。要求他們立即接受“德國的保護”。備忘錄宣稱,德國是來援助丹麥和挪威抵抗英法兩國占領的。因此,德國軍隊不是作為敵人登上挪威的國土,德軍最高統帥部的部隊除非出於被迫,無意利用德國軍隊占領的據點,作為對英作戰行動的基地。相反,德國軍事行動的目的,完全在於保護北方,以防止英法軍隊企圖占領挪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