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國王率領他的政府撤出首都後,德國空軍武官斯比勒上尉,奉命帶領兩連德軍傘兵,向哈馬爾進發。在他看來,這事輕而易舉,仿佛一場遊戲。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哈馬爾附近遇到強烈抵抗,斯比勒受了重傷。德軍在遭受嚴重損失後,狼狽退回到奧斯陸。
與此同時,希特勒妄圖誘降迪哈康國王。4月10日,德國公使勃勞耶博士前往艾爾佛魯姆小鎮會見哈康七世,企圖說服國王和政府投降。
在前一天晚上,奧斯陸落入德國人之手後,吉斯林迫不及待跳了出來,闖入電台,廣播了一個公告,任命自己為新政府首腦,命令所有挪威人立即停止對德軍的抵抗。弄巧成拙,吉斯林給德國人幫了倒忙。他的叛國行為,反而使德國向挪威的誘降企圖歸於失敗。
挪威國王哈康是個堅貞不屈的人,與他軟骨頭的哥哥-丹麥國王克裏斯蒂安迥然不同。他不肯任命吉斯林為首的政府,嚴正拒絕了希特勒的無理要求。當天晚上從附近鄉村電力微小的電台上,發出了挪威政府對強大的納粹德國的挑戰。國王宣告,挪威決不接受德國的要求,並號召為數隻有300萬的人民起來抵抗侵略。
希特勒在已陷於絕境的小國麵前,碰了一鼻子灰後,暴跳如雷,剝去偽裝,恢複了強盜本色。於是決定把他們統統殺掉了事。4月11日深夜,德國空軍奉命出動,炸平紐伯格宋村。村子雖然消滅了,一切蕩然無存,但國王和政府人員卻安然無恙。原來納粹飛機快來時,他們已經躲藏到森林裏去了。
看到德軍把村莊夷為平地,他們默默盤算,是向附近的瑞典邊境轉移,到保持中立的瑞典去避難,還是向北退到本國境內的山區去。最終決定,沿著崎嶇的古德蘭德斯山穀北上,經過哈馬爾和利勒哈默爾,越過高山峻嶺到達西北海岸的昂達耳斯內斯,沿途他們可以將那些失散的挪威軍隊重新組織起來,繼續抗戰。
為了抵禦德軍的入侵,挪威政府迫切希望得到英法的援助。但英國海軍並沒有阻止德國艦艇駛進挪威水域。德軍在港口登陸後,因為英法軍隊調動遲緩,行動猶豫不決,直到4月14日,英法聯軍才開始在北方的納爾維克附近登陸。
由於英法聯軍既缺乏高射武器,又缺乏飛機掩護,一登陸就遭到德軍飛機的轟炸,損失慘重。不得不向內陸後退。
4月19日,英法盟軍3個師和1個旅,在納姆索斯和翁達爾斯兩地發動進攻,但連續幾次攻勢都被擊退。至5月初,英法聯軍不得不從挪威中部撤出。5月27日,盟軍占領納爾維克城。在德機不斷空襲和德國陸戰隊四麵包圍的情況下,加上德軍在西線發動了全麵攻勢,法國危在旦夕,聯軍不得不在6月7日撤出納爾維克。挪威國王和政府官員同時離開挪威,流亡到倫敦。
6月10日,德軍占領了挪威全境。
在挪威戰役期間,挪威軍隊傷亡1700人,挪威軍艦除幾艘駛往英國外,完整保存下來的都落入德軍手中。英國傷亡官兵4400人,法國和波蘭部隊傷亡約530人。
德軍1317人陣亡,1604人受傷,2375人失蹤。德國空軍損失飛機127架,海軍損失較大,3艘巡洋艦、10艘艦隊驅逐艦、4艘潛艇,1艘火炮教練船和10艘小船被毀,還有2艘戰列艦受重創。
西方盟國損失飛機112架,英國有1艘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1艘防空巡洋艦、7艘驅逐艦和4 艘潛艇被擊沉,法國和波蘭人各有1艘魚雷艇和1艘潛艇被擊沉。
丹麥和挪威滅亡,激怒了英國。英國輿論界對張伯倫政府的無能表示極大憤慨,保守黨認為,張伯倫推行的綏靖政策是英國失敗的根源,表示再也不信任自己的領袖,許多人都轉而支持丘吉爾,主張對希特勒采取強硬路線。主戰派在英國內部逐漸占據了優勢。
1940年5月7日和8日,英國下院對英國軍隊在挪威的失敗進行激烈辯論,一直麻木不仁的議會,不再支持張伯倫的“朦朧戰爭”政策,張伯倫被迫辭去首相職務。
5月10日,丘吉爾出任首相,組織有保守黨、自由黨和工黨參加的聯合政府。5月13日,年滿65歲的丘吉爾,滿懷信心地在下院向全體英國人民保證:
“我沒有別的,隻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貢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政策是什麼?我說,我們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給予我們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陸地和空中進行戰爭;同一個在邪惡悲慘的人類罪惡史上從來沒有見過的窮凶極惡的暴政進行戰爭。這就是我們的政策。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複: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怖也要去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和艱難,也要去爭取勝利。”
溫斯頓.丘吉爾,生於1874年11月30日,幼年時,丘吉爾十分喜好打仗遊戲,因此長大後去當兵,成了丘吉爾平生的一大願望。由於青年時期的丘吉爾學習成績差,1893年後,他兩次參加桑德赫斯皇家軍事學院的考試落選。眼看願望就要破滅時,丘吉爾在父親幫助下,幸運通過了最後一次入學考試,學習步兵戰術。入學後,丘吉爾成績明顯上升,經過18個月在校學習,丘吉爾在130名同期學生中,以第20名成績畢業。軍銜為騎兵中尉。
1899年,開始對政治感興趣的丘吉爾辭去軍職,次年便成為英國下院議員。從此,他踏上了政治舞台。步入政界以後,丘吉爾先後在各屆政府中擔任了海軍、貿易、財政、軍需及陸軍大臣等重要職務。
長期以來,丘吉爾主張對希特勒納粹德國采取對抗政策,是英國張伯倫政府綏靖政策的堅決反對者。大戰爆發後,1940年5月10日,英王授予他出山組閣,從而使他偉大智慧和才幹得以發揮,從此為人類正義事業而艱苦奮鬥。
作為現代戰爭,尤其是歐洲的戰爭,製海權、海軍和海上通道是十分重要的。而相對於海上帝國大英帝國來說,德國處於劣勢地位,而且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那麼,英、德兩國將如何展開海洋上的決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