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陷中國南北都難定擠近衛東條握權柄(1 / 3)

第四十六回 陷中國南北都難定 擠近衛東條握權柄

1940年,是世界局勢急劇動蕩的一年。希特勒的赫赫戰功,使日本軍部的一群法西斯分子為之陶醉。法國戰敗,英國在為存亡而戰,此時不進兵東南亞,奪取石油和其它戰略資源更待何時!甚至幾個月前,還擔心侵華戰爭失敗的一些人,也禁不住興奮起來。

7月底,平沼內閣倒台,近衛公爵在皇室舉薦下,第二度組閣。內閣中兩個要職由兩位鋒芒畢露的人物充任:

一位是能言善辯的鬆岡洋右任外交大臣,他口若懸河,有“五萬言先生”之稱。鬆岡出身並非豪門,13歲飄洋過海被叔父扔在美國海岸上,俄勒岡州一家美國人收養了他,他做過工,當過聽差,甚至臨時做過仆人。在俄勒岡大學畢業後,在美工作三年後回到日本,由於聰明伶俐,一舉成名,當了南滿鐵路總裁,成為日本政界財界的顯赫人物。此人言行不一,經常出爾反爾。

另一位是東條英機將軍任陸軍大臣。東條英機心毒手狠,果斷專橫,因在中國東北鎮壓抗聯殘忍凶狠,有“剃刀將軍”之稱。東條雖然是法西斯狂徒,但他反對“下克上”,在“二二六”事件中他與其他法西斯狂妄中青年將領們不同,他立即通電宣布滿洲處於緊急狀態,從而粉碎了任何同情性叛亂。由此贏得了軍方保守派,以及害怕再次發生叛亂的文官們的敬重。

麵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近衛內閣通過了一項新國策。其基本目的是實現日本霸權,建立在日本奴役下的“大東亞新秩序”。為此,對內實行全民動員,加緊擴軍備戰,實行戰時經濟。對外要與德國、意大利簽訂三國條約,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也要設法與美國保持和解;對華加強誘降,促進蔣汪合流,爭取盡早解決中國問題。總之要趁歐戰之機,進軍東南亞或更遠的地方,攫取戰略物資,掠奪英法美的殖民地。

這項國策是東條一夥炮製出來的。他說服近衛首相及內閣中的其他文官,使他們相信在當今混亂世界上,是日本“求得生存的最後希望”。在他們看來,法國戰敗了,英國在為自己的生存戰鬥,印度支那的橡膠、錫、鎢、煤和大米,“是丟在街上隻等人去揀拾的寶物”。

鬆岡對東條的謀略持有異議,他反對南進,但支持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認為南進必然走上與盎格魯撒克遜人發生正麵衝突道路,而簽訂三國條約,“將迫使美國在執行反對日本的計劃時要謹慎行事”,並將阻止日美發生戰爭。再者,如果德國真的與美國打起來,日本也沒有義務自動援助德國。在鬆岡巧舌如簧的鼓動下,不同意簽訂三國條約的軍政官員,也違心地同意了。1940年9月27日,條約在柏林簽字。從此日本就與德國、意大利兩個法西斯國家拴在一個戰車上了。

經長時間辯論後,東條同意鬆岡去歐洲,商談把德意日與他們共同敵人蘇聯聯合起來的計劃,但拒絕了他提出的順便帶給希特勒一件禮物——日本進攻新加坡的許諾。

一到柏林,希特勒就竭力說服鬆岡,占領新加坡對日本有利。裏賓特裏甫說,占領新加坡“非常可能把美國排除在戰爭之外”,因為屆時羅斯福不敢冒險把艦隊開進日本水域;同時希特勒向他保證,日本一旦參戰,德國一定援助日本,“即使撇開德國軍隊遠比美國人優越這一事實,美國也根本不是德國的對手。”但一談到新加坡,鬆岡總是躲躲閃閃。

鬆岡對日本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一事,使他不解的是,曾向他提出簽訂“四國聯盟”的裏賓特裏甫說:“怎麼能在這個時候簽訂這樣一個條約?”

日本駐德大使大島浩私下告訴鬆岡,德國和蘇聯可能不久就要開戰,鬆岡仍不改初衷。甚至在他離開柏林前往莫斯科途中,得悉德國人已入侵南斯拉夫時,這位外相還興致勃勃地對秘書說:“與斯大林簽訂的協議已在我口袋中!”

果然如其所願,就在鬆岡抵達莫斯科一個星期後,他在克裏姆林宮與蘇聯簽訂了“日蘇互不侵犯條約”。在慶祝簽字的宴會上,鬆岡向斯大林敬酒時脫口而出說:“我不說謊,如果我說謊,我把腦袋給你。如果你說謊,那我一定會來取你的腦袋。”

斯大林冷冷地反駁說:“對我國來說,我的頭是重要的。你的腦袋對你們國家也是重要的。所以,我們都小心地讓腦袋長在肩膀上吧!”

此時,在世界的另一側,鬆岡的駐美大使野村吉三郎正與美國國務卿赫爾,進行著努力修補日美關係的談判。原因是日本加入德意日三國聯盟後,美國立即進行報複,宣布把各種戰略物資和航空汽油對日本實行禁運。在美國國內主張進行幹預的人認為,他們國家的前途和最終的安全,取決於幫助受害的國家粉碎法西斯的侵略。為此,他們剛剛設法在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使美國承擔義務,向軸心國的敵人提供“除了開戰之外”的援助。

日美會談初期,首先由日本方麵起草了“日美了解協定草案”。協定中最重要的幾條關係到中國,其中日本許諾:如果美國承認滿洲國,如果蔣介石政府與汪精衛領導下的南京偽政權合並,那麼日本就從中國撤軍。赫爾籠統地說,美國最關心的是,日本政府應該事先作出明確保證:它願意,並且能夠執行一個關於和平解決各種問題的計劃,放棄目前使用武力軍事征服的政策。

鬆岡反對同美國進行談判,把協定草案一事通知了希特勒,並等待希特勒的意見。5月8日,鬆岡拜謁天皇說,如果美國加入歐戰,日本應該支持軸心國,進攻新加坡。他預言,在華盛頓的談判將一事無成。

6月21日,美國國務卿赫爾終於對日本提案作出了正式回答:“日本必須放棄三國同盟條約”,此外還拒絕了日本提出的一些其他要求。第二天,希特勒入侵蘇聯,日美雙方的會談由此暫時擱淺了。

希特勒進攻蘇聯的消息使鬆岡喜出望外。但在近衛召開的由軍政要員參加的聯絡會上,鬆岡力主進攻蘇聯的意見,遭到了以東條為首的軍方強烈反對。鑒於張鼓峰和諾門坎事件的教訓,東條不主張急於同蘇聯和美國開戰。鬆岡說:“在德國消滅蘇聯後,我們不能坐享其成。我們要麼是流血,要麼就開展外交。我看還是流血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