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英資源取道地中海助法國爭取海外地(2 / 3)

然而,帝國參謀長並不認為意大利的大舉進攻迫在眉睫,韋維爾將軍的看法也是如此。不過,參謀長委員會也采取近道擬定了一項留待選擇的辦法,如果中東形勢惡化,就加以使用。這兩艘裝有巡邏坦克和“I”式坦克的快速摩托運輸艦,將隨艦隊通過地中海。

從8月30日至9月5日,英國成功地執行了“帽子”作戰計劃,並且沒有受到損失。坎寧安於8月30日從亞曆山大港出發,在31日傍晚,據空軍報告,前方發現一支包括兩艘戰列艦和7艘巡洋艦的敵方艦隊已接近。坎寧安希望開戰,但意大利人顯然不是來挑戰的。次日夜,英軍飛機再度與其接觸,意軍已退到了塔蘭托。從此以後,坎寧安的艦隻便在馬耳他一帶暢行無阻,敵機的幹擾也不嚴重。運輸船隊安全抵達馬耳他,隻有一隻船在空襲中受創。

同時,增援艦隻包括“英勇”號、航空母艦“光輝”號和兩艘擁有防空設備的巡洋艦,在薩默維爾海軍上將統率的“H”艦隊護送下,正從直布羅陀開來。在返回亞曆山大途中,這支艦隊曾襲擊羅得島和斯卡潘托島,並且不費力氣便擊退了一次快速魚雷艇的攻擊,安全回到了直布羅陀。

這一切使丘吉爾深信,冒險從馬耳他海峽運輸裝甲旅,值得一試。尤其是在這3個星期裏,埃及未曾發生嚴重的不幸,也許現在已經到了埃及。然而對意大利空軍的過度恐懼心理,妨礙了英國海軍的作戰行動。丘吉爾認為事態的演變證明了他的看法。

11月底,薩默爾率領“H”艦隊將一支運輸船隊,從西方護送到馬耳他,在途中,與從塔蘭托逃脫的一部分意大利艦隊在撒丁島附近進行了一次戰鬥。在這支運輸船隊中,有一隻船在增援東地中海艦隻的護航下,與另外3隻來自馬耳他的物資供應船一起,繼續開往亞曆山大。自從意大利參戰後,商船通過地中海全程,這是第一次。

對馬耳他逐步加強了過去疏忽的防空。同時必須設法將飛機運往中東,既要避免地中海中的危險,又要避免因繞道好望角而過多延誤時間。經過審慎研究後,選定塔科拉迪經陸路運輸。

這條經過卡諾到喀士穆,最後到達開羅的道路長3700英裏。必須在塔科拉迪修建許多修理車間和各種設施,沿途還要設置各種加油站和休息站。9月5日從海路裝箱運到了12架“旋風”式和“伯倫翰”式飛機,次日又從航空母艦飛來30架飛機,到年底,用這種一點一點地積少成多的方法,將107架飛機運到了埃及。

到1940年底,英國海軍再次穩固地立足地中海。馬耳他防務,也因薩默維爾上將遠道運去高射炮及其他設備而加強了。坎寧安在東地中海的攻勢策略也取得輝煌成就。雖然意大利空軍強大,主動權卻處處操縱在英國人手中。而馬耳他島,在局勢演變中一直占據主要地位,在對意大利及其駐非洲部隊之間的交通線采取攻勢行動時,該島是一個前進基地。

在這一時期,英國政府非常重視對戴高樂和自由法國的援助。為的是將法國的非洲屬地和殖民地,特別是大西洋沿岸的屬地和殖民地爭取過來。根據情報了解到,這一地區的大部分法國軍官、官員和商人並沒有悲觀失望。他們因祖國突然戰敗而感到震驚,但由於自己尚未淪入希特勒和貝當偽政權之手,所以並無投降之意。在他們的眼中,戴高樂就好像是漆黑夜晚中的一顆閃耀的明星。

戴高樂將軍已經擬定了一份計劃綱要,目的是要在西非升起自由法國的旗幟,但應當從什麼地方著手呢?在北非,諾蓋將軍抵製投降3天後,終於屈從。剛果總督布瓦鬆起初也不投降,但當他被維希政府提升為高級專員時,馬上變了態度。隻有喀麥隆和乍得兩處,宣布支持自由法國。

全麵分析形勢之後,戴高樂決定先從乍得、喀麥隆和剛果入手,使他們歸附自由法國。8月2日,他派勒讓蒂約姆將軍赴索馬裏半島,而後派普利文、帕朗少校和內閣總管德布瓦蘭貝爾前往赤道非洲。這些能幹而忠心為國的年輕人,很快使洛林十字旗幟升起在乍得和喀麥隆上空。

下一步是剛果、烏班吉和加蓬。這一次戴高樂派出了才思敏捷的德拉米納上校,到月底,這幾位年輕人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而且沒有流一滴血。

然而,在另一戰略要地達喀爾,戴高樂卻受到了自由法國成立以來最慘重的挫折。

位於非洲大陸西海岸的達喀爾,一直是戴高樂想要征服的地方。控製了這個地方,就控製了塞內加爾和法屬西非的其他地區。他意識到要避免法國人之間兵戎相見是很難的,因為駐軍是維希政府的部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