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維爾深知,經由地中海運送給他的300輛坦克的努力意味著什麼。他力圖爭取主動,甚至想趁聲勢逼人的德國第15裝甲師從的黎波裏長途跋涉尚未全數到達之前,趁班加西還未被敵人有效開辟為供應捷徑以前,擊敗隆美爾。韋維爾希望6月初建立一支有力的打擊力量,希望在敵人獲得第15裝甲師增援前,出其不意地加以襲擊。
在戈特將軍指揮下的一支英軍,由配備55輛坦克的第7裝甲師和第22警備旅組成。沿著壕溝內壁的上方向西北挺進,於5月15日攻克塞盧姆和卡普措堡,在左方的裝甲旅則向西迪阿最茲進軍。敵軍迅速轉入反攻,於當天下午奪回卡普措堡,使攻克該港的達勒姆輕步兵遭受重大傷亡。第7裝甲師不得不撤出西迪阿最茲。
根據5月20日的報告,德國第15裝甲師的一個坦克營已開抵前線。這樣一來,在隆美爾獲得援助以前擊敗他的機會已經失去了。
然而災難不久就降臨了。隆美爾正計劃發動猛烈攻勢,以便緩和托卜魯克的局勢,並決心要克複哈爾法亞並據守該地,使被困托卜魯克的英軍處境更加困難。
德軍於5月26日向哈爾法亞推進,當晚就奪取了隘口北部的高地,英軍試圖奪回這一高地的反攻未能得手。第二天早晨,德軍在猛烈炮擊後,由兩個營和60輛坦克開始聯合進攻,英軍損失軍官8人,士兵165人。德軍達到目標,便設法在哈爾法亞穩住陣腳。
5月31日,韋維爾電告他改編第7裝甲師時遇到技術上的困難,能夠發動“戰斧”戰役的最早日期是6月15日。他覺察到推遲發動戰役的危險,敵人將會利用時機獲得空軍增援並猛攻托卜魯克;另一方麵他感到,即將來臨的戰鬥主要是坦克的交鋒,他必須給那個裝甲師創造製勝的機會。
根據情報,英軍知道敵方已經運入或正在運往東昔蘭尼加的部隊有德國第5裝甲師和第15裝甲師,以及意軍的阿裏埃特裝甲師、特蘭摩托化師和布雷西亞步兵師。另有一個意軍步兵師在德爾納充當後備軍。德國人已經利用了班加西,他們的大部分軍隊已經通過該港獲得給養。
“戰斧”作戰計劃於6月15日開始。克雷將軍統率英軍裝甲部隊,梅塞維將軍統率第4印度師和第22警備旅,全部兵力達2.5萬人。最初戰事進行得相當順利。雖然敵人在哈爾法亞周圍的防守頂住了南北兩麵的夾擊,警備旅卻在下午攻克了卡普措堡,俘虜敵軍數百名。次日,哈爾法亞和塞盧姆的敵軍堅守,與英軍對峙,並在下午就出現了強大的敵坦克部隊,明顯的意圖是從西麵包抄英軍的進攻部隊。第7裝甲師包括裝甲旅和支援部隊,都出動去應付這一威脅。他們在西迪俄馬附近與敵軍交鋒,但因寡不敵眾而被迫撤回。因此,應由該師掩護的主要進攻的側翼就陷入危險。
6月17日,一切事情都出了問題。警備旅在卡普措堡麵對塞盧姆一支相當強大的部隊,敵軍迅速從他們手中奪去了卡普措堡。第7裝甲旅僅有能夠使用的巡邏坦克20輛,昨夜迫使他們從西迪俄馬撤退的敵軍,正向哈爾法亞前進,有切斷警備旅之勢。
在這決定性時刻,韋維爾飛臨作戰司令部。他仍然希望克雷裝甲部隊的進攻能幫助扭轉局勢。他來到那裏,就獲悉梅塞維將軍已經作出決定,必須撤退,以免被圍。
在3天的戰鬥中,英軍傷亡人數為1000多一點,其中陣亡150人,250人失蹤。喪失的坦克有巡邏坦克29輛、步兵坦克58輛。據稱敵軍100輛坦克中的最優秀部分被擊毀,俘虜570人。
雖然這場戰鬥同地中海地區曆次戰役比較起來,規模不大,它的缺失對丘吉爾卻是一次沉痛的打擊。沙漠戰事的得手,本來意味著隆美爾氣焰囂張軍隊的毀滅。英軍本來可以解托卜魯克之圍,而敵軍的退卻,很可能會像原先進軍時一樣迅速退到班加西以西。英國之所以要冒“老虎”計劃的種種風險,正是為了這一最高目標。
比這一切更現實的是,英軍的沙漠側翼已被隆美爾突破。韋維爾一夜之間老了十歲。有人這樣評論:“隆美爾已經把韋維爾新近贏得的桂冠,從他的頭上扯下來扔在沙漠中了”。但是事實終歸是:丘吉爾在實行“戰斧”作戰計劃後,得出的結論,認為應該進行一次人事調整了。
奧金萊克將軍現任印度總司令,丘吉爾不喜歡他在挪威戰役作戰時所抱的態度,他似乎過於偏重十拿九穩。另一方麵,韋維爾將在那規模龐大的印度司令部內獲得時間,以便在那些新的、迫在眉睫的挑戰和機會到來以前恢複他的精力。丘吉爾發現,他的意見在倫敦的內閣和軍界人士中並沒有遇到任何反對。
6月21日,丘吉爾致電韋維爾:我已經得出結論,認為任命奧金萊克將軍去接替你指揮中東部隊,是最符合公眾利益的。
同時致電奧金萊克:你應立即前往開羅接替韋維爾將軍,韋維爾將軍將繼你為印度總司令。
丘吉爾臨戰換帥,能夠戰勝隆美爾嗎?這隻能讓以後的戰鬥來回答。但此時的東方戰場上,中國政府也同樣麵臨著許多困難,需要從戰略的高度來加以策劃。那麼,中國將如何應對越來越嚴重的局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