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南方集群攻勢如虹蘇聯氣候令人生畏(3 / 3)

12月17日至31日,德軍6個步兵師和羅軍2個山地旅,從東麵和東南向塞瓦斯托波爾發動第二次進攻。蘇軍5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2個海軍陸戰旅進行防禦。12月下旬,蘇軍用艦艇由海上運來2個步兵師、1個海軍陸戰旅和1個坦克營。塞瓦斯托波爾防禦力量加強後,在岸炮和艦隊火力支援下,擊退德軍多次衝擊。

當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打得最激烈的時候,根據蘇聯最高統帥部的指示,外高加索方麵軍於12月25日至1942年1月2日,在刻赤半島實施了衛國戰爭中第1次大規模登陸作戰。作戰目的是為了改善被圍困的塞瓦斯托波爾的態勢,並為爾後進攻整個克裏木創造條件。參加這次作戰的有:第51、第44集團軍共6個步兵師、1個步兵旅、1個海軍陸戰旅共4.2萬人。黑海艦隊、亞速海區艦隊和各型艦艇97艘,飛機600多架。

蘇軍登陸作戰獲得成功,收複了刻赤半島和菲奧多西亞,並向西推進了100-110公裏,迫使德軍從塞瓦斯托波爾調出部分兵力到菲奧多西亞方向。12月31日,德軍被迫停止了對塞瓦斯托波爾的第二次進攻。此後德軍有5個月未能對塞瓦斯托波爾采取積極行動,直到1942年6月才發動第三次進攻。

蘇軍在塞瓦斯托波爾的防禦作戰,打破了德軍1941年秋占領克裏木的計劃,牽製了德軍和羅馬尼亞軍隊,致使德軍統帥部不能使用第11集團軍從刻赤海峽進攻高加索,或加強羅斯托夫地區的坦克第1集團軍,為蘇軍在羅斯托夫近郊發起反攻創造了條件。應該說,在蘇聯西南方向,一個緊密協調的戰略區正在戰鬥中形成。

羅斯托夫的被迫撤退,是第三帝國曆史上一個小轉折點。在這裏,納粹德國軍隊頭一回遭受挫折。在作出撤退決定時,希特勒給倫斯德陸軍元帥下了一道命令:“留駐原地,勿再後撤。”

倫斯德陸軍元帥立即複電:“要想堅守,簡直發瘋。首先,部隊固守不住;其次,若不撤退,將被殲滅。我再次請求撤銷這項命令,否則另派別人接替。”

當晚,希特勒複電:“同意所請,望交出指揮權。”於是倫斯德就這樣被免職回家了。

隨著嚴冬的來臨,德軍的處境愈來愈不妙。據德軍總參謀部記載,截止11月26日,德軍在東線共計損失官兵74.3112萬人。

1941年的冬天,蘇聯很早就大雪紛飛,氣溫降到零下。初雪是在10月6日的夜間下的,這正是對莫斯科重新發起進攻的日子。這樣的天氣提醒前線將軍們,再次要求大本營發來冬衣,尤其是厚靴和厚毛襪。10月12日,雪還下個不停。11月3日,第一次寒潮到來,氣溫降到零度以下,而且還在繼續下降。

到11月7日,古德裏安報告說,部隊開始發現“嚴重凍傷病員”。到13日,氣溫下降到零下8度,越來越覺得缺少冬衣了。槍炮和人一樣受到嚴寒影響。由於坦克履帶防滑用的尖鐵沒有運到,一路冰雪,行動困難。

天氣冷使得大炮上的瞄準鏡失去了效用。發動坦克時先得在底下點火燒烤一陣。由於天氣太冷,機關槍打不響。結果人心惶惶,甚至一直影響到後方。

這場戰爭對蘇聯的影響是巨大的。也付出了巨大犧牲。但相對於蘇德兩國戰爭變化來說,蘇聯的情況遠遠超出了希特勒的預期。正如德軍總參謀長在日記中記載的:“現在已經越發清楚,我們不僅低估了俄國巨人的經濟力量和運輸力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低估了他們的軍事力量。我們最初計算敵人大約有200個師,現在已經察明番號的就有360個師。一旦十幾個師被殲滅,俄國人就又投入十幾個師。我軍戰線由於分布太廣,顯得過於單薄。”

希特勒的坦克兵團司令古德裏安和勃魯門特裏特等人,對初次碰到的蘇聯T-34型坦克表示驚訝。他們對T-34型坦克毫無所聞,這種坦克的裝甲很厚,德國的反坦克炮彈打上去就被彈回來,坦克毫無損傷。勃魯門特裏特說,這種裝甲車的出現,標誌著後來所謂“坦克恐怖”的開始。

戰爭開始時,德國人在以空軍保護地麵部隊和進行戰前偵察方麵,一直占有壓倒優勢,現在第一次不能用這種優勢占便宜了。蘇軍的戰鬥機盡管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天在機場上遭到轟炸,在戰爭初期的戰鬥中也受到重大損失,但是和那些新的師團一樣,仍然不斷出現,簡直說不上從哪兒來的。由於德軍進軍迅速,加上蘇聯沒有適宜的機場,德國空軍基地距離太遠,使得德國空軍無法有效掩護前線作戰。馮.克萊施特報告說:“在好幾次挺進時,我的裝甲部隊由於沒有飛機掩護,遇到很大困難。”

蘇聯!俄國!這個讓許多人魂牽夢繞的國家,這次讓希特勒和納粹德國開始認識它的廬山真麵目!但已經開始的戰爭,已經書寫的曆史是無法回轉的,戰爭還將繼續下去,直到一方完全喪失能力的時候!

盡管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納粹德國還是拚命向前。此時,希特勒在尋找對蘇聯來說最重要的方麵,展開最強大的攻勢作戰。那麼,希特勒會挑選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