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沙漠奧金萊克受挫北非沙漠之狐揚名(3 / 3)

沙漠上的戰役,都是以側翼上的裝甲部隊迅速的大包抄開始的。隆美爾5月26日至27日乘月光開始進攻,並且用他全部的裝甲部隊繞過比爾哈凱姆向前掃蕩。打算同英軍的裝甲部隊交戰,並且將它消滅。然後在28日傍晚占領從阿德姆到西迪雷澤格的陣地,從而從背後襲擊英軍部署的陣地。

隆美爾打垮一個印度摩托化旅後,高速向前挺進,但遭到英軍裝甲部隊和所有列陣以待部隊的頑強抵抗。經過幾天苦戰後,他發現無法取得進展,因此要找一條較短的交通線。由此,他命令工兵從英軍的布雷區中開辟出兩條捷徑。在這不斷擴展的道路兩側,便是第50師和第150旅固守的“哨所”。到31日,隆美爾終於能夠把大量裝甲部隊和運輸車輛撤進這兩條窄路。

隆美爾原來的大膽計劃失敗了,但他一旦撤進英軍的布雷區之後,這些地區就成為他的防禦中有效的一個組成部分。他在這兒重整隊伍,待機作再一次反撲。

在6月的第一個星期裏,戰事的焦點集中在兩個地方:比爾哈凱姆和橋頭堡。在橋頭堡內,有頑強的第150旅守衛,隆美爾迫切需要物資和水的供應。如果不讓這場戰事全盤皆輸,他就必須消滅這個旅,從而使他的車隊可以通過。

對於這場戰鬥,隆美爾敘述說:在英國人的那種可以想像得到的頑強抵抗之下,德意軍隊一碼一碼地掙紮著前進。英國人指揮這次防守,頗有技巧,他們和往常一樣,一直戰鬥到最後一發子彈。

不久以後,德意軍隊的裝甲部隊從橋頭堡突圍而出,再往前進。自由法國軍隊經過一度出色的防守後,撤出了比爾哈凱姆。這對英軍來說是另一次沉重的打擊。戰役的第二階段開始時,情況對於英軍來說,比第一階段更壞。即使有皇家空軍的全力支援,也不能防止後來的崩潰。

英國手中一直保持一支具有機動性的戰略後備隊,1941年夏天,盡管美國尚未參戰,但丘吉爾說服羅斯福總統,讓他將運輸艦船借給英國,以便把兩個師運往好望角。1942年3月4日,丘吉爾再次請求總統,利用美國船隻,把另外的兩個師運往好望角,這支可觀的兵力目前正在海上,使丘吉爾有任意選擇的餘地。看來,他們顯然應該前往埃及去支援沙漠戰役。

英軍由於各種原因損失飛機176架,打死、失蹤或受傷的飛行員共70名。估計德意軍在飛機方麵是165架,其中3/4是德國飛機。與此同時,第3英印師摩托旅、第14英印師、一個裝甲旅和幾個其他部隊都前來支援第8集團軍,而且第5英印步兵整裝待發。從戰鬥開始以來,第8集團軍已獲得25000名士兵、78門野戰炮、220門防坦克炮,還有353輛坦克。

而在損失方麵,英軍也是十分重大的,估計在1萬名左右,其中8000名被俘,但第5英印師傷亡數字尚未確切知道。

在6月12日和13日,為爭奪阿德姆與“騎士橋”之間的山脊進行著一場激戰,這是坦克戰的頂峰。戰鬥結束時,德意軍隊成為戰場上的主人,而英軍的裝甲部隊則大大削弱了。僅僅由於撤退及時,第1南非師才免於毀滅。到14日,戰爭急轉直下。

英軍立刻麵臨托卜魯克問題。正如去年一樣,英軍肯定應當不惜一切代價來守住它。經過一個月不必要的耽擱以後,現在奧金萊克將軍又從敘利亞調來了新西蘭師,但它未能及時趕上托卜魯克戰役。

根據前一次戰鬥的經驗,英軍對守住托卜魯克滿懷信心。不僅如此,從全局看,正如奧金萊克所指出的,在理論上比1941年大有好轉。有一個集團軍的兵力已在托卜魯克鄰近的一條設防的戰線上展開,還有一條新近修建的寬軌鐵路在支援著。

20日深夜,當丘吉爾在美國與羅斯福總統共同策劃未來戰爭的重要時刻,一封電報送到總統的手裏。他一語不發地把電報交給丘吉爾。電報上寫著:“托卜魯克投降,25000人被俘。”丘吉爾簡直不相信這是真的,於是讓伊斯梅打電話到倫敦去詢問。幾分鍾後,伊斯梅將在亞曆山大港的哈伍德海軍上將的來電帶來了:

托卜魯克已經陷落,情況惡化,亞曆山大港可能即將遭到嚴重的空襲;鑒於月圓時期即將來臨,我正調遣所有東方艦隊到運河以南,以防萬一。

這是丘吉爾在大戰期間最大的打擊之一。它不僅在軍事上的影響是嚴重的,而且還影響到英國軍隊的聲譽。在新加坡,8.5萬人對數量處於劣勢的日軍投降了。現在在托卜魯克,實際上是3.3萬名久經戰場的老兵向敵人繳了械。

此時的丘吉爾心情十分沉重,難道他的大英帝國,就要在盟軍統一戰線已經形成的戰略展開期間,以失敗而載入史冊嗎?對此,丘吉爾決不甘心,那麼,他將采取哪些重要措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