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回東南亞日本施暴政太平洋日軍殺戰俘(3 / 3)

在沈陽中捷友誼廠內,有一幢普通的二層樓房和幾間平房。這就是當年日軍關押盟軍戰俘的奉天俘虜收容所遺址。這個鮮為人知的戰俘營,也被一些學者稱為“東方奧斯維辛集中營”。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大舉進攻美、英等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1942年,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菲律賓戰場失利,大批盟軍官兵被俘。當年10月6日,日軍挑選數千名盟軍戰俘,從馬尼拉用船運往朝鮮釜山,然後用火車押往中國。11月11日,第一批被押往中國的盟軍戰俘到達冰天雪地的奉天(沈陽)。

戰俘們來到沈陽後,先是被關押在沈陽大北監獄裏,不久被轉到專門為他們修建的奉天俘虜收容所。奉天收容所是日軍設立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中心戰俘營,日軍還在吉林省鄭家屯(今雙遼市)和西安縣(今遼源市),分別設立了直接隸屬於這個收容所的兩個分所,主要用於關押被俘的盟軍高級將領和高級文官。1945年9月2日,麥克阿瑟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時,站在他身後的美軍中將溫賴特,就曾被關押在西安縣戰俘營。關押在這裏的還有英軍中將帕西瓦爾。

從戰俘營曆史照片上可以看到,四周開闊的田地中間,奉天戰俘營高牆矗立,裏麵整齊地排著幾棟房子。如今這些房子大部分已蕩然無存,隻有一座水塔和兩棟宿舍樓還完好保存著。據筆者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人在其本國及被其占領的亞洲國家共設立了六十幾個戰俘營。這裏隻是其中之一。

采訪中,筆者了解到,從1942年到1945年,這裏曾先後關押過美、英等國家的戰俘2000多人,其中少將以上軍銜的高級軍官17名。日本戰敗後,這些戰俘獲釋時,平均年齡26歲,最大的62歲,最小的隻有18歲。

據統計,二戰期間,盟軍戰俘在德國納粹集中營的死亡率為1.2%,而在這裏的死亡率竟高達16%。可以說,這裏是一座讓人恐怖的魔窟地獄。日軍置《日內瓦公約》和戰爭法於不顧,無視戰俘們的起碼尊嚴和人格,對戰俘的精神和肉體進行肆意摧殘。

在這裏,戰俘們不僅隨時隨地會受到日軍的毆打,而且經常會受到各種獨出心裁的懲罰。當時,日軍官兵最常用的一種懲罰手段是,讓受罰的戰俘雙腿交叉跪坐在一個木頭箱子上,頭上頂著一個盤子,盤子裏麵裝滿水。受罰的戰俘不許弄灑一滴水,否則就要重頭再來。如果日軍官兵覺得不滿意,還要對戰俘進行痛打。

除了各種肉體的折磨,還有更可怕的“陰雲”籠罩著戰俘。戰俘們發現,經常有一些同伴被莫名其妙地帶走,而且一去不回。一批又一批的戰俘失蹤了,他們究竟去了哪裏?

近年來,隨著一些戰俘回憶錄的出版和相關機密文件的公開,謎底終於解開。原來,被稱作“黑太陽”的日本731部隊,曾秘密地來到戰俘營,以打預防針的名義,給一批戰俘注射鼠疫菌。被注射的戰俘輕者高燒不退,重者在痛苦中死去。731部隊的人員還將戰俘的屍體解剖,用於各種實驗。

此外,戰俘們還受到饑餓和疾病的威脅。戰俘營的幸存者羅伯特·A·布朗回憶說:“當時物資極為匱乏,藥品也奇缺,天氣非常冷,死去的戰俘很多,停屍房很快就被堆滿了,後來成百具屍體被堆放到一間很大的庫房裏,直到第二年春天才被埋葬。”

一位英軍戰俘在日記中這樣寫道:1942年11月11日,到達奉天,一名美國人於當晚死亡;1942年11月14日,很多美國人患上了痢疾;1942年11月15日,生病者越來越多;151天內死亡201人

類似的日記還有很多。這些日記記錄了戰俘生命裏最為慘痛的曆史,也真實記錄了日軍殘暴的罪行。二戰結束後,被關押在這裏的一些戰俘自發地成立了“奉天幸存戰俘聯誼會”,許多人還回到沈陽故地重遊。

2003年9月,由10多名戰俘組成的“美國奉天戰俘幸存者訪問團”,回到昔日被關押的地方。今年2月25日,當年戰俘營裏最年輕的戰俘羅伯特·A·布朗也重新踏上了闊別60年的沈陽。布朗是被押到沈陽的第一批盟軍戰俘。布朗說,很多戰俘都想回來看看,但年紀不饒人。

盟軍戰俘們重返這個讓他們飽受折磨的地方,不僅是因為忘不了在這裏度過的苦難歲月,也是為了尋找曾經幫助過他們的中國人。當年在戰俘營編號為266號的美國戰俘尼爾·加格,今年已經90歲高齡。他回憶說,當年日軍不僅不讓戰俘們吃飽飯,還強迫戰俘做各種工作。他被日軍強迫到“滿洲工作機械會社”當一名鉗工。和戰俘們在一起幹活的中國工友們,看見他們餓得發慌,經常暗地裏給他們送些吃的東西。一次,在距離他幹活的車床10米處工作的中國工人李立水,悄悄地從日本人運送蔬菜的馬車上偷下兩根黃瓜,乘日本監工不注意,扔到了尼爾的身邊。對饑餓的戰俘來說,這兩根黃瓜就是一輩子的恩情。

1945年的春天,3名美國戰俘從戰俘營逃跑的事件發生後,日軍大為震怒。日軍通過調查發現,這3名戰俘逃跑時所用的地圖,是和戰俘們一起幹活的中國工人高德純提供的。日軍抓到高德純後,對他進行了殘酷折磨,並把他投入監獄。直至戰俘營被解放後,高德純才獲得了自由。

重返戰俘營的幸存者們都表達了一個共同的心願:希望戰俘營遺址能夠被保留下來,以便讓更多的人了解日軍的暴行,不忘戰爭的災難。據了解,今年5月上旬,戰俘營舊址正式被沈陽市文物部門列入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戰雖然過去了數十年,但曆史仍在繼續,尤其是麵對日本國內對二戰曆史故意歪曲,甚至美化的部分日本人來說,更讓人們感到痛心,更讓人感到擔心。我們決不能讓這一罪惡重演。

中國自古有句名言,叫做“惡有惡報,善有善報,若是不報,時辰未到,時辰一到,一定會報!”就在日軍殘酷地違背人道,殘害人民的時候,上帝的報應終於到來了。在太平洋戰場,日軍開始走下坡路。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