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的第一批目標包括卡昂、貝葉、伊西尼和卡朗坦。在攻下這些目標後,美軍將越過科湯坦半島向前推進,同時向北猛攻,以便占領瑟堡。英軍將掩護美軍的側翼,使它不受到敵軍從東麵的反攻,同時在卡昂南翼和東南麵,擴大陣地。在這片地區,盟軍能夠修建機場並使用裝甲部隊。希望在登陸的三星期內,達到法萊塞-阿弗朗什一線,並且會同屆時已經登陸的強大援軍,向東麵突破進攻巴黎,向東北挺進攻打塞納河一帶,並且向西麵進軍,去占領布列塔尼亞半島的各個港口。
為了確保在諾曼底登陸的成功,盟軍進行了周密的準備工作,參加戰役的盟軍共36個師,總兵力約288萬人,其中陸軍153萬人;空軍飛機1.37萬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鬥機4900架、運輸機(包括滑翔機)3000架;海軍各種艦艇9000餘艘,其中登陸艇4000艘。地麵部隊編成4個集團軍。美軍第1集團軍、英軍第2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組成第21集團軍群,由蒙哥馬利指揮;美軍第3集團軍司令巴頓將軍,直屬遠征軍總部。
希特勒為了預防盟軍在西歐登陸,曾下令從挪威到西班牙修築了一道由堅固支撐點構成的“大西洋壁壘”。但由於工程量過大,到1943年末還遠未完成。
德軍統帥部判斷,盟軍可能在1944年進攻西歐,並認為盟軍在西歐登陸可能會帶來兩種後果:一是造成德軍的總崩潰;二是成為德軍扭轉敗局的機遇。如果不能擊退盟軍的登陸部隊,就可能導致前一種結果。但若能一舉殲滅盟軍的登陸部隊,就會使盟軍與蘇軍兩麵夾擊的企圖破產,德軍就可騰出50個師的兵力加強東線,從而阻止蘇軍的進攻。
為爭取達到後一種結果,德軍研究製定了抗登陸方針,即集中大部兵力、兵器於敵人可能登陸的主要方向上,對已登陸的敵軍實施決定性的反突擊,一舉殲滅登陸之敵。為此,德軍必須在漫長的海岸線上,確定盟軍可能突擊登陸的主要方向。希特勒本人和德軍總參謀部都認為,盟軍將橫渡加來海峽在加來地區登陸,向法國東北沿海地區實施主要突擊。德軍根據這一判斷進行了部署。
此時,德軍在法、比、荷的兵力有“B”集團軍群,司令隆美爾元帥、“C”集團軍群和獨立第88軍,共60個師,飛機450架、艦艇301艘,統由龍德斯泰特元帥指揮。“B”集團軍群轄第15、第7集團軍共39個師,其中第15集團軍23個師配置在加來地區900公裏的海岸線上。其餘部隊分散配置在荷蘭、諾曼底地區、康坦丁半島和布列塔尼半島沿海地區。諾曼底地區隻部署了第7集團軍的6個師又3個團,地麵部隊兵力不超過9萬人。
“C”集團軍群共17個師,防守法國南部和西南部海岸。
在加來地區,德軍沿海修築了一道縱深5-6公裏的防禦地帶,設有岸炮陣地以及由坦克陷阱、防坦克壕、鋼筋混凝土隱蔽部構成的堅固支撐點,各支撐點之間敷設有大量地雷和障礙物。水中設置了障礙物和水雷區。諾曼底地區的海防工程遠不如加來地區,這裏隻構築了若幹個獨立支撐點,且大部是野戰工事,縱深內隻設置了防空降障礙物。
為了把德軍主力牽製在遠離諾曼底地區,代號“堅忍”的一係列積極的欺騙措施,也在緊鑼密鼓地實施。按照“南方堅忍”計劃,大量由電影製片廠出口的“登陸艦艇”,開始出現在泰晤士河和梅德韋河上,大量“坦克”出現在德國飛機能夠拍攝到的地區,多佛爾附近已經人去營空的英軍營地仍然飲煙四起、卡車往來奔跑;著名的巴頓將軍也從美國到來,就任號稱有50個師100多萬人的美軍第1集團軍群司令;多佛爾地區往來電報頻繁;“輸油碼頭”遭敵炮火襲擊後立即起火;加來和諾曼底都遭到盟軍猛烈轟炸,但前者顯然要比後者重一倍以上。
“北方堅忍”計劃則虛設了一個“第4集團軍”,號稱有35萬人,其實隻有一個營級單位用無線電在緊張地工作。
“堅忍”計劃使德軍感到,美軍“第一集團軍群”一定會在加來登陸,以致其第15集團軍被牽製在加來達6個星期之久,19個師的兵力在加來海濱嚴陣以待美軍的到來。
5月底,艾森豪威爾決定6月5日為D日。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從6月1日開始,在大西洋上空的大氣擾動正在形成,幾個低壓槽正向芬蘭和愛爾蘭之間接近,這預示著英吉利海峽將出現一段時間的惡劣天氣。天氣的變化使艾森豪威爾焦急萬分。從1日開始,他每天安排兩次同高級將領們一起聽取天氣預報,而英吉利海峽的天氣,一天比一天更令人擔憂。
6月2日,整個北大西洋上空充滿連續性的低壓氣層;3日,出現西風帶不穩定天氣,在格陵蘭島和亞速爾群島的上空各有一個高氣壓,而位於兩個高氣壓之間的低氣壓向東北方向橫越大西洋,風和海浪情況很可能使6月5日不可能成為D日。
就在高級將領們為天氣發愁的同時,整個英國到處都是盟軍官兵。白天他們帶著武器和野戰裝備在鄉村大路上行軍,夜間則乘坐裝甲車通過燈火管製的城鎮和村莊,無數縱隊向著港口集中,登上他們的艦船;傘兵們在20個機場登上運輸機和滑翔機。
真是天無絕人之路,6月6日的天氣將會變好的情況得到了證實。艾森豪威爾再次征求各位指揮官的意見,蒙哥馬利與往常一樣,急待發起進攻,布雷德利表示同意。艾森豪威爾默默地坐著,沉思片刻,最後他斬釘截鐵地說:“好!我們行動吧!”
此時正是6月5日4時15分。
海峽海麵上,此時正刮著5級西北風,波濤洶湧,濁浪排空。登陸運輸隊艱難克服著海浪和潮浪的影響,努力保持正確的航向。有許多小型船隻隻好被拖著向前。5日白天,龐大的登陸輸送編隊在向法國海岸推進。德軍卻驚奇地毫無動靜。
德國人不斷沒有覺察到大兵已經壓境,反倒認為目前的惡劣天氣,將使盟軍無法采取大規模登陸行動。因此,不僅取消了水麵艦艇的正常巡邏,而且從上到下都放鬆起來。隆美爾在5日晨回德國休息;前線軍官可以原地休息;軍師職軍官可以離開諾曼底到雷恩去參加原定的演習。
1944年6月6日晨,盟軍利用漲潮時機和剛剛出現的短暫好天氣,開始在諾曼底地區登陸。在登陸前4至5小時,美軍空降第82師、第101師和英軍第6師,在登陸地域兩翼距離海岸10至15公裏的縱深處,實施了空降,占領了登陸地域內的交通樞紐、渡口、橋梁和其它設施,配合登陸部隊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