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第1集團軍所屬第7軍步兵第4師、第5軍步兵第1師和英軍第2集團軍所屬第30軍步兵第50師加強1個裝甲旅、第1軍步兵第3師及加拿大步兵第3師參加了登陸作戰。
6日5時,盟軍開始火力準備。1056架英國重型轟炸機在這段時間內,對10個最重要的海岸炮連,以及登陸附近的通信設施傾注了5000噸炸彈。緊接著,美軍第8和第9航空隊的1630架“解放者”式、“堡壘”式和中型轟炸機,對德軍工事實施攻擊,直到部隊開始搶灘前10分鍾。掃雷艦艇也開始在換乘區、上陸通道、火力支援艦隻的接近航道和火力支援區內開始掃雷。緊接著,登陸作戰中最為激動人心的突擊上陸階段開始了。
猶他區是科坦丁半島東岸的一段長達9英裏的海灘,海灘本身是一段坡度不大的沙坡,築有抗登陸障礙。其後是幹沙灘,再後麵是100-150碼低沙丘地帶,沙丘對海麵築有一道低混凝土壁壘。海灘後麵是一段淹沒的牧場。離海岸4海裏處有一處小島。原先的換乘區在距這兩個淺灘6海裏處。這裏根本看不清島上的方位物。
4時零5分,換乘開始,盟軍登陸兵編成26個艇波,他們將在控製艇的指導下向海灘衝去。從5點30分開始,艦炮開始進行密集的火力準備,遮天蓋地的炮火使登陸部隊無法看清岸上的目標,第一波登陸艇隻能依靠羅盤定位駛向登陸點。他們雖然準時登陸,卻向南偏離了2000碼!但發現這裏的防禦工事既少又弱,而且沒有地雷。這一意外使登陸指揮官改變原來的決心,各突擊艇就在這裏上陸。猶他區的登陸因此變得異常順利。
到傍晚,大部隊單位已到達卡朗坦與聖梅爾-埃克利斯之間的主要公路一線。美軍第4師僅付出197人陣亡的代價,就從這裏突破了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壘”。
美軍第1師在奧馬哈區遇到了異常堅固的防禦。這裏的海灘靠岸的一半已經密集地設置了3排水下障礙:“比利時牛棚門”柱上多有餅狀水雷;縱深達8-10英尺的木質或混凝土拒馬,其中1/3掛有水雷;帶角鋼質的拒馬全部掛有水雷。在平坦的沙灘上密布反坦克壕和地雷,每條通道周圍都有大量火力點。更可怕的是,盟軍對這裏的情況了解甚少,防守在這裏的不是原來設想的戰鬥力差的海防第76師,而是戰鬥力很強的德軍第352師。
第一艇波雖然準時開始上陸,但煙霧、大風、潮流使隊形混亂,士兵們在3-4英尺深的水中冒著敵人的猛烈射擊衝鋒,許多人死在德軍的槍口下和不斷上漲的潮水裏。
下午,當第2梯隊的B編隊到來時,情況已大為好轉,到天黑時,部隊前出縱深已達1-1.5英裏。雖然沒有達到預定目標,但也終於突破了“大西洋壁壘”。
在哥爾德區登陸的G編隊,於5時30分到達該區。長時間的炮火準備,使德軍炮連的還擊變得微不足道。7時25分,第50師準時上陸,他們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這裏的障礙物要比預想的多得多,加上潮水漲得快,清障工作慢,水陸坦克無法下水。因此不得不在障礙清除艇抵岸後,立即由坦克登陸艇運載搶灘,艦炮壓製了岸上的敵軍火力,部隊不斷向前推進。當日上午,第50師的兩個預備旅上陸,到日落時,該師向前推進了4英裏,基本達到了目標線,天黑前建立了牢固的登陸場。
在朱諾區,編隊準時將加拿大第3師運到換乘區,但由於洶湧海浪使爆破隊無法及時靠岸,這裏的H時向後推遲到7時55分。登陸艇在障礙物中間搶灘,幸好這裏的障礙物很分散。
位於最東端的斯沃德區,登陸正麵很窄,在這裏的英軍第3師隻能在一個旅的正麵上登陸,從7時30分,各波登陸兵開始陸續上陸,穩步向內陸推進。
總觀各登陸地段的發展形勢,盡管不能100%按計劃實施,但“計劃的每個重要部分都已完成”,現在他們擔心的隻有一件事,就是天氣是否能夠變好,以便按計劃增兵。
從7日起,登陸部隊開始建立統一登陸場。經過激戰後,於6月12日各登陸場連成一片,正麵寬約80公裏,縱深12-18公裏。
同時,就在登陸的第二天,建立人工港的“桑樹”計劃開始實施。美軍人員在亂成一團的海灘上,勘測和標明各部件應該沉放的位置。當天下午,第一批準備下沉的防波堤船隻到達;8日,供“桑樹A”用的巨大混凝土沉箱開始運到奧馬哈海麵,到10日,美軍地段的防波堤竣工,圍出了一個2平方海裏的港區。16日16時30分,一艘坦克登陸艦靠上最先竣工的“桑樹A”。接著,第2條、第3條舟橋碼頭和外海防波堤陸續竣工。
幾乎與此同時,在英軍登陸地段的“桑樹B”也建成投入使用。川流不息的人員、補給品迅速上陸。到6月18日,共有30萬人員、4萬餘部車輛和11萬噸補給品通過人工港上陸。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6月19日拂曉,一場40年來罕見的大風暴席卷英吉利海峽。海峽之間的運輸和卸載工作被迫中斷。這場風暴持續了80多個小時,直到22日傍晚才開始停息。
大風暴引起補給不足,缺乏補給使原定橫渡奧登河的進攻無法實施;而且使應該登陸的3個師滯留海上,盟軍的攻擊規模受到限製。德軍則乘機調動預備隊投入登陸場作戰。
在“桑樹”行動的同時,“普拉托”行動-鋪設輸油管道的工程也在進行。到7月初,這些輸油管道就以每天8千噸的速度,把油料從海峽對岸送到諾曼底。
至此,盟軍已經像潮水一樣,不斷湧向歐洲大陸。為了進一步擴大占領區,美軍第7軍軍長柯林斯少將受命奪取瑟堡。在艦炮和空軍的有力支援下,6月26日,柯林斯的第9師攻入瑟堡市區,經過激烈的巷戰,德軍守備司令和瑟堡海軍司令投降。從而使登陸部隊的物資供應有了保障。7月1日,拉格角和整個科坦丁半島被占領。
至7月底,盟軍已有13個美國師、11個英國師和1個加拿大師,100萬人在諾曼底登陸。有近56.7萬噸物資和17.2萬輛車輛送上岸。而這時在這裏抵抗的德軍隻有13個師。7月9日,英軍攻占卡昂西北部,至18日完全占領該城。與此同時,向聖洛方向進攻的盟軍占領了聖洛,從而在西歐大陸上建立起從卡昂,經科蒙、聖洛,一直延伸到來賽的穩固戰線。至此,盟軍已具備了收複西歐大陸的條件。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第二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登陸戰役。這次登陸作戰曆時43天,從6月6日到7月18日。德軍傷亡11.7萬人,盟軍傷亡12.2萬人。應該說這是一次組織精密,協調適當,綜合平衡十分得當的大規模登陸作戰戰役。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偉大的傑作。
那麼,麵對如潮水般湧上諾曼底盟軍,希特勒將采取那些措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