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回 希特勒飛彈襲英倫 戴高樂帶兵回巴黎
雖然諾曼底登陸取得了成功,但戰場之外的事件,也在影響著局勢。6月12至13日夜間,第一批飛彈落到倫敦。它們是從法國北部遠離登陸部隊的一些地方發射的。
飛彈也就是現在所稱導彈的前身,戰爭中的重要武器。溯其源還要從德國人研製的V-1、V-2飛彈說起。1930年,在火箭專家布勞恩博士主持下,開始了把火箭應用於軍事方麵的秘密研究。大戰爆發後,各國都在發展新武器,力爭取得戰爭主動權。希特勒深知戰爭持久進行下去對德國不利,為了在短期內取勝,他一方麵集中兵力重點打擊;另一方麵又加速研製新武器。
在不列顛空戰期間,英國借助當時隻有英國擁有雷達預警手段,連續升空作戰,致使德國空軍損失慘重,元氣大傷。這也迫使希特勒考慮使用新式武器來實現其目的。為此,有關部門催促布勞恩,把研製飛彈的工作再加快。
隨著諾曼底登陸,德軍陷入四麵楚歌,為了扭轉戰局,希特勒急忙讓尚未完善的新武器V-1飛彈投入工業生產,企圖用這種武器來阻止或推遲盟軍向法國北部的進攻。
“V”是德語“複仇”一詞的首字母,其意義是十分明顯的。V-1飛彈裝有自動駕駛儀,能按預先規定的彈道控製飛行路線達到目標。它類似現代的巡航導彈,全重有兩噸多,長7米多,翼展近5米,最大時速約為600公裏,最大飛行高度為2000多米。其彈頭重1噸,但航程僅280公裏。
為了報複諾曼底登陸,在希特勒的命令下,6月12日,第一批V-1飛彈倉促從發射台發射,由於組織不善,隻有10枚發射出去,而射到倫敦的又隻有5枚。希特勒麵對敗局十分煩燥,把一肚子火發到製造者身上。當新聞發布官給他讀了一些倫敦新聞界對V-1效果所作的聳人聽聞的報道後,希特勒轉怒為喜,要求增加V-1的生產量。
1944年6月至9月,德國向英國西南部共發射了8000多枚V-1飛彈,這種導彈開始出現時,曾在英國人心理上造成嚴重威脅,聽到它“嗡嗡”尖叫聲,許多人失魂落魄。其實V-1飛彈性能極差,隻與活塞式發動機戰鬥機的速度差不多。因此,占德國發射總量46%的V-1飛彈,被英國戰鬥機和高射炮擊落,到達目標區的隻有29%。就是這些到達目標區的飛彈,準確性很差,據統計,在射程為280公裏時,隻有其中一半擊中目標中心點5公裏的圓圈內。
V-1飛彈采用脈動式噴氣發動機,無需其它發動機幫助,在原地就可以啟動。這種發動機構造簡單,造價低,重量輕,它隻適宜於低速飛行,高度也有限,工作壽命較短,振動劇烈,燃燒消耗率太大。加之英國的防空設備完善以及飛彈命中率低,V-1飛彈所取得的實際殺傷和破壞效果並不太大。為此,德國一方麵繼續製造和使用V-1,一方麵進一步研製出V-2飛彈,來彌補V-1之不足。
1942年6月13日,在德國佩內明德的一塊空地上,一枚四層樓高的V-2豎立在發射架上,一會兒,發動機冒出縷縷煙霧,飛彈開始晃動,然後一聲巨響,從發射台徐徐升起,伴隨著發動機的怒吼聲猛然升入天空。一分鍾後,飛彈嘈聲突然增大,緊接著一聲巨響,它掉到1公裏外的地方。在場的人員嚇懵了,他們傻呆呆地盯著遠處升起的一股巨大的煙柱,沒有一個人能發出聲來。
經過專家檢查,發現第一枚試射的V-2飛彈,是製導係統出了毛病。於是在一番精心準備之後,當年10月14日,第二枚V-2飛彈試射成功。它按照規定的路線飛行了190公裏,並擊中了目標區,距正中的誤差為4公裏。
希特勒對此表示出強烈的興趣,為了彌補命中精度差的弱點,他要求這種飛彈第一次使用時,就要準備5千枚,“供集群發射之用”。這次試彈後,V-2飛彈開始大規模生產,希特勒要求每月生產900枚,每枚當時價值14萬4千馬克。
V-2飛彈改進較大,它沒有翅膀,外貌很象現代的彈道式導彈。彈長14米,總重約為13噸,裝有750公斤高爆烈性炸藥。它采用液體燃料火箭噴氣式發動機,既能在大氣層中飛行,也能在大氣層外飛行,飛行高度可達100多公裏,速度為每小時5720公裏。超過音速5倍多,射程達300多公裏。
1944年9月8日,納粹德國使用第一批V-2襲擊英國。不過這次襲擊沒有象希特勒設想的那樣,一舉發射5千枚,而僅有25枚。就是這區區25枚,也是在10天之內發射的。整個戰爭期間,一共向英國發射了1115枚V-2飛彈,向歐洲大陸的美英軍事目標發射了2000多枚。由於這種導彈速度快,飛得高,高射炮對它奈何不得。
V-2良好的飛行性能,使英國嚴密的防空體係失去效力。對付它的唯一辦法就是破壞其發射場、供給基地和生產飛彈的工業企業。於是,1943年8月18日,英國轟炸航空兵對佩內明德導彈試驗中心進行了大規模空襲,500多架四發動機轟炸機投下了1874噸爆破彈和燃燒彈,結果炸死了735名技術人員,破壞了設計實驗室,炸毀了大量技術資料。英國的這次空襲,使德國研製飛彈工作至少中斷了兩個月,從而為自己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希特勒想通過新式武器出奇製勝,至少要達到在心理上壓倒主要對手英國人。然而事與願違,雖然整個戰爭期間,納粹德國向英國發射的V-1和V-2飛彈炸死了近萬人,重傷23500人,但英國人剛毅不屈的精神,經受了這種轟炸所造成的損失和痛苦。
無論V-1還是V-2,命中率都不高,它們隻能攻打象城市那樣的大麵積目標,而且隻能裝載幾百公斤常規炸藥,所以價值並不太大。就在納粹德國準備從製導係統方麵加以改進的時候,同盟國的軍隊已經攻入德國本土。從西邊打來的美軍俘虜了以布勞恩為首的一批德國火箭專家;從東邊打來的蘇軍繳獲了一批尚未發射的V-2飛彈。這就為美蘇兩國戰後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戰後美蘇兩國大力開展對導彈的研製工作,成效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