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回南聯盟鐵托奪政權巴爾幹蘇聯占優勢(3 / 3)

在大戰期間,為了打敗法西斯德國,各國各派政治力量都執行了聯合作戰,形成了統一戰線。但戰爭勝利以後,政治統一成為歐洲各國的重要政治,一些國家都存在著爆發內戰的危險。

法國在大戰中一度亡國,元氣大傷,戰爭結束時法國國內存在著兩部分不相統屬的軍隊,一為戴高樂流亡海外時組成的正規軍,一是共X黨等國內抵抗組織建立的內地軍。這支內地軍一度發展到50萬人,其中共產黨人掌握的遊擊隊達25萬人。此外,共X黨還領導建立了為數眾多的民兵。法國的這些武裝力量,都是在反法西斯侵略戰爭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1944年8月,戴高樂回國後,以臨時政府的名義,下令將內地軍並入正規軍,同時解散民兵組織。戴高樂的這一行動,引起了內地軍的強烈反對,一些抵抗組織拒不接受這一命令。法國的局勢頓時緊張起來。

戰後的意大利形勢與法國相似。戰爭期間,意大利北部、中部德占區,也出現了大批抵抗武裝,這些抵抗武裝後來發展到40萬人。其中共產黨直接領導的遊擊隊就有17萬人。1945年4月以後,由於盟軍下令收繳遊擊隊武器,因此也引起內戰危機。

雖然如此,這種內外兩種政黨和多種政治勢力矛盾錯綜複雜,乃至兩派軍事力量相對峙的狀況,並沒有導致內戰。相反,部分西歐國家得以在大戰結束後的不長時間裏,維持或者重建了資產階級政權,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經濟恢複時期。

應該說西歐出現這樣的局麵,與斯大林是有很大的關係的。這要從1943年初,蘇聯駐英美使館就開始通過電報與莫斯科討論戰後世界格局問題。斯大林堅持認為:應該創造出這樣的局勢,能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證蘇聯的安全,並最低限度地保持歐洲和亞洲的和平,以使蘇聯能夠強大起來。而歐洲的無產階級革命將會導致蘇聯與美、英兩個資本主義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甚至對抗。出於這樣的考慮,他認為蘇聯還是應當與同盟國進行合作,而不是與之進行基於意識形態上的衝突。

基於這樣的戰略考慮,當1944年10月9日,英國首相丘吉爾提出英蘇兩國在東南歐洲劃分勢力範圍的方案時,斯大林態度十分積極。經過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和莫洛托夫的詳細討論,最後雙方達成一致:英國承認蘇聯在羅馬尼亞、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的勢力範圍,而蘇聯領導人也承認英國在希臘的勢力範圍,至於南斯拉夫,雙方各占一半。

蘇聯季維諾夫於11月15日在題為《蘇英合作的前景及其可能的基礎》的報告中指出,為了避免戰後與英國在歐洲的衝突,應事先劃定雙方的利益範圍。他向莫洛托夫提議蘇聯在戰後所應要求的最大利益範圍包括芬蘭、瑞典、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國家以及土耳其。英國的利益範圍可包括荷蘭、比利時、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而挪威、丹麥、奧地利和意大利則作為緩衝地帶。

為了實現這一構想,蘇聯在戰爭後期和戰後初期的戰略方針中,就不能再提世界革命,也不需要各國建立共X黨單獨政權。

至於西方勢力範圍或中立地帶,斯大林從這種地緣政治構想出發。他在1944年3月3日夜,接見即將回國的意大利共X黨領導人陶裏亞蒂時,建議徹底修改意共的政治方針,不要求國王立即退位,共X黨人可以進入聯合政府。季米特洛夫還委托陶裏亞蒂將這一精神傳達給法國共X黨。

1944年11月19日,法國臨時政府首腦戴高樂出訪蘇聯前夕,斯大林同法共總書記多列士舉行了會談。沒有提出共X黨人掌握政權的問題。他最關心的問題,是使法國盡可能地成為英國和美國在歐洲大陸勢力的平衡力量,成為蘇聯潛在的同盟者。因此,斯大林強調指出,法共不要保留武裝力量,不要挑起同政府的衝突。而應該盡量與激進派、尤其是社會黨建立左翼聯盟,積極參加複興強大的法蘭西和加深民主製運動,以促使法國政府保持與蘇聯的友好關係。甚至共產主義青年團最好不要恢複,可以建立人民青年聯盟。

為了保證英國對希臘的控製權,莫斯科還要求希臘共X黨接受蘇聯關於在希臘建立統一臨時政府的建議,並迫使他們在1945年初自行解除武裝。

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結束以後,在對德作戰中,軍事勢力占據了東歐和中南歐部分地區,這些地區包括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以及德國東部蘇聯占區,在蘇聯的支持下,東歐的這些國家成立了人民民主政權。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共X黨政權國家和勢力範圍。

美國在戰後成為世界一流的超級大國,隨著國力的增長,美國稱霸全球,西方各國被視為其當然的勢力範圍。美國不能容忍蘇聯共產主義在西方擴大影響,認為一個資產階級統治的相對穩定的西方對美國有利。為此,美國趁西歐各國戰後普遍衰弱之機,從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麵對其進行援助,竭力根據美國的需要來影響和改造西歐。

蘇聯實力雖然增長了,但相對美國來說,仍處於明顯的劣勢。因而,大戰結束之初,斯大林不希望與美國發生過多的衝突。在歐洲,蘇聯試圖實行某種妥協政策,以換取美國及其他西方大國對蘇聯所獲利益及東歐人民民主政權的承認。

同時,斯大林也希望在遠東獲得重大利益,他必須想法獲得美國的支持。因此,在西歐各國的讓步,也是他全球戰略中的一個部分。

就在歐洲戰局粗定,盟軍勝利進軍的同時,在太平洋戰區,美軍也取得了重大進展。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