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說他將對這個建議予以研究,他說他擔心的是,雖然三大國今天是同盟國,誰也不會進行侵略,但是10年或不到10年之後,這三個領導人會隱退消失,新的一代起來掌權,他們沒有經曆這場戰爭,因此會忘記我們所經受過的一切。
斯大林接著說:“我們大家都願意保持和平至少50年之久。最大的危險就是我們自己之間發生衝突,因為如果我們保持團結,德國的威脅就不致十分嚴重。為此我們現在就要考慮如何保持我們將來的團結,如何保證三大國(可能中國和法國也在內)能夠維持一條統一的戰線。必須製定出一種製度來防止主要大國之間的衝突。”
第二天會談時,莫洛托夫接受了這個新計劃。他們認為敦巴頓橡樹園會議所提出的計劃,可以保障所有大小國家之間的合作。隻有一件事還得加以解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是否應該成為世界組織的會員國,在大會裏也應該擁有表決權?蘇聯代表認為蘇聯的3個加盟共和國烏克蘭、白俄羅斯和立陶宛,或者至少其中的兩個,能夠成為創始會員國,這樣他們就滿意了。
丘吉爾認為,英聯邦的自治領已在逐步地、穩妥地取得獨立。這對於蘇聯是一個榜樣,因此他們決定作出這種規模狹小得多的提案。使丘吉爾和羅斯福鬆了一口氣。羅斯福立即向莫洛托夫表示祝賀。
在會議上通過了具有重要意義的關於解放後的歐洲宣言。宣言確認獲得解放的各國人民都有權消滅納碎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一切罪孽,有權根據自己的選擇建立民主機構,有權選擇自己的管理形式。宣言強調戰後三國在解決國際問題時,必須保持一致,三國有決心為人類的和平、安全、自由與昌盛建立以法製原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在雅爾塔會議上,討論得十分激烈的是波蘭問題。八次全體會議,有六次是討論波蘭問題。當時存在著兩個波蘭政府:一個是以貝魯特為總統,莫拉夫斯基為總理的執政的臨時政府;另一個是在倫敦的流亡政府。美、英力圖解散國內執政的臨時政府,把敵視蘇聯的在倫敦的流亡政府視為合法政府。蘇聯當然要支持他所扶持的臨時政府,提倡在波蘭臨時政府的基礎上,吸收波蘭國內的民主人士和流亡國外的波蘭人參加,建立民族統一的臨時政府。
至於波蘭未來東、西邊界,也在蘇聯的堅持下得到解決:波蘭東部邊界以“寇鬆”線為準,在某些地域對此線進行五至八公裏的有利於波蘭的調整。這樣一來,美、英實際上也承認西烏克蘭和白俄羅斯西部並入蘇聯。波蘭西部邊界,蘇聯主張以奧得河和西尼斯河為界,但一直未達成協議,直到德國戰敗投降後,召開柏林會議時,才把西部邊界定在奧得-尼斯線上。
2月10日的雅爾塔會議,三國首腦討論了蘇聯對日本作戰的條件。這是在當時盟國所謂四強中沒有中國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並決定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際問題。這些條件,斯大林早在1944年12月,就向美國駐蘇大使哈裏曼做了說明。
當天下午,在與斯大林的私下談話中,斯大林提出了他們要有一個像旅順口那樣的海軍基地。美國人認為那些港口最好由國際共管。但蘇聯人要求他們的利益得到保障。英美回答說,我們將歡迎俄國船隻出現在太平洋,我們也讚成俄國在日俄戰爭中的損失得到補償。
11日會議上,斯大林、羅斯福邀請丘吉爾共同在協定上簽了字。這個協議的內容當時沒有公開,因而又稱為《雅爾塔秘密協定》。它的主要要點為:
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或者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麵對日本作戰,其條件為:
一、
外蒙古(曆史以來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的現狀予以維持。
二、
由日本自一九0五年日俄戰爭期間,奪取的俄國在中國東北的權益交給蘇聯。其中包括:庫頁島南部及鄰近的一切島嶼歸還蘇聯;大連商港須國際化,保證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恢複蘇聯對旅順港海軍基地的租借;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蘇、中合辦公司以共同經營,保證蘇聯的優越權益,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
三、
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但有關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鐵路的協定尚須征得中國政府和蔣介石的同意。美國總統將采取步驟以取得該項同意。
蘇聯表示準備和中國國民政府簽訂一項蘇中友好同盟協定,以武力協助中國從日本枷鎖下獲得解放。
羅斯福答複蘇聯的這些有損中國權益的條件,有三個目的:確保蘇聯參加對日作戰,以減少美軍的傷亡;防止蘇聯援助中國共產黨,因為蘇聯答應承認國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維護國民黨政府在中國的統治,從而也保持美國在中國的絕對影響。
當然,羅斯福總統還有一個戰略考慮,就是用犧牲中國來滿足蘇聯的欲望,其實是為中蘇關係矛盾埋下伏筆,使蘇聯在未來國際事務上,失去中國。將自己的鄰國推向美英為代表的一方。戰後的發展表明,尤其是冷戰期間的國際局勢發展,證明了羅斯福的深謀遠慮和斯大林的貪婪對周邊鄰國的負麵影響。
丘吉爾後來在回憶中說明:
我雖然代表大不列顛參加了這個協定,但不論我還是艾登都完全不曾參加這個協定的擬定。這被認為是一件美國的事情,當然是與他們的軍事行動有巨大利害關係的事情。總之,事前並沒有跟我們商量,隻是要我們表示同意。我們也這樣做了。
雅爾塔會議確立了戰後的總體布局,但在設及中國的問題上出賣了中國的利益。也沒有充分考慮到法國的感受,對此,戴高樂十分不快。那麼,戴高樂會采取那些措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