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三回 萬炮齊發攻克柏林 英勇慘烈告慰忠魂
4月1日夜晚,克裏姆林宮燈火通明,朱可夫和科涅夫應召來到斯大林辦公室,安東諾夫上將和什捷緬科上將已在場。斯大林對什捷緬科說:“給他們念一下這份電報。”
作戰部長於是念了這份電報,內容是英美盟軍司令部準備實施一次戰役,以便攻占柏林。已經建立了由蒙哥馬利元帥指揮的主要突擊部隊。打算在魯爾區以北沿著大部分英軍部隊與柏林之間最短路線,實施主要突擊。電報中列舉了盟軍司令部已經采取的幾個初步措施,包括組織突擊部隊和集結軍隊。電報最後附了一份報告。這份報告說同盟國認為,關於紅軍能夠到達柏林之前攻占柏林的計劃是非常切實可行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
當什捷緬科讀完電報,斯大林轉過身向朱可夫和科涅夫問道:“現在誰將要攻克柏林,是我們還是同盟國?”
與科涅夫的口頭保證不同, 朱可夫對此作了較全麵的回答。他說,他已經為攻占柏林作好了充分準備,而且他指揮的無論是兵力兵器都處於“飽和狀態”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麵軍,已經把攻擊目標直接對準柏林,況且離柏林的距離又最近。
斯大林說:“很好,你們兩人應該在莫斯科這裏,在總參謀部擬定出你們的計劃,並在一兩天之內向最高統帥部報告,這樣你們回方麵軍去的時候,就可以隨身帶上已經得到全麵批準的計劃。”
當4月3日下午再次召開會議時,斯大林聽取了兩位司令員的計劃,然後走到掛圖前,並在烏克蘭第一方麵軍和白俄羅斯第一方麵軍之間畫了一條線,從而解決了僵持局麵。這條線的終點是在柏林南大約37英裏的施普雷河上的呂本。斯大林這時宣布:“哪個部隊先到達這兒,哪個部隊就參加攻占柏林。”
盡管斯大林沒說什麼,但卻默許了烏克蘭第一方麵軍可以表現主動精神。他向科涅夫的方麵軍開了綠燈,因為這條線如果再向德國邊界伸延,那麼就阻斷了這一可能。科涅夫覺得斯大林摸透了他的心思,正如科涅夫所說,“斯大林心照不宣地號召進行一場比賽”,然後就宣布結束。
攻打柏林是一場艱巨的硬仗,它在政治和軍事上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就是對朱可夫、科涅夫這樣身經百戰的元帥來說,也絲毫不能掉以輕心。在戰爭過程中,蘇軍從未攻取過像柏林這樣堅固設防的城市。柏林的總麵積達900多平方公裏,城市地下鐵道和眾多的地下建築物使得敵人得以實行廣泛的機動。市區和郊區都為進行頑強防禦作了細致的準備。每一條街道、廣場、胡同、房屋、溝渠和橋梁都構成這個城市總的防禦體係的一部分。
希特勒知道,柏林戰役將最終決定納粹德國及他本人的命運。在1945年2月初,便下令強迫當地居民、戰俘和被強製到德國服勞役的外國工人,在奧得河一線和柏林周圍構築防禦工事。希特勒在柏林以東建成了三道防禦陣地:第一道是北起沃林湖東岸,沿奧得河延伸到尼斯河一線。從此往西10至20公裏是第二道防線,其中以澤勞弗高地為主要陣地。再往西10至20公裏為第三道防線。
此外,環繞柏林城郊築成了三層防禦圈:最外一層距離市中心半徑為24至40公裏,沿著當地的湖泊、河川構成。第二層距離市中心12至20公裏,主要利用郊區的森林構成。第三層是沿著柏林的環城鐵路修成的。
同時,把柏林市區劃分為9個防禦區,分兵防守。當時希特勒搜集到柏林附近的兵力近120萬人,並裝備有數以萬計的大炮和1500輛坦克及3200架飛機。顯然,希特勒指望在奧得河一線粉碎蘇軍的進攻。假若失敗了,則將死守柏林城。
希特勒要求德國士兵和柏林市民“死守柏林直到最後一人”,其目的是把戰爭拖延下去,等待美英軍隊到達柏林地區,或者將柏林交給英美軍隊,或者英美軍隊與蘇軍衝突起來,他便從中漁利,借以保住他的“國家社會主義”。
為進一步弄清敵人的部署,朱可夫命令航空偵察兵六次拍攝了柏林、柏林所有接近地和防禦地帶的照片。根據拍攝的照片、繳獲的文件和俘虜的口供,編製了詳細地圖和有圖表說明的報告,發給從司令部到連隊的各級指揮員。工程兵還為朱可夫及司令部人員製作了一台柏林及其郊區的精確模型。4月5日至14日,白俄羅斯第一方麵軍召開了戰役準備會議,並利用地圖和模型進行軍事演習。參加軍事演習的有各集團軍、軍、師、方麵軍炮兵部隊和後勤部隊的首長。
為保證進攻作戰的勝利,蘇軍光炮彈就需儲備700萬發。戰役的特點,要求將彈藥從方麵軍倉庫不停留地直接運往部隊,而不經過集團軍和師的倉庫中轉環節。為此,將德國鐵路路基改成蘇聯軌道的寬度,這樣,彈藥差不多就可直接運到前線。運輸規模十分龐大,倘若把給這次戰役運送物資的列車排列成一條直線的話,其長度將超過1200公裏。
對柏林戰役所進行的準備工作,就其規模和緊張程度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在白俄羅斯第一方麵軍比較狹窄的地段上,短期內就集中了77個步兵師,3100多輛坦克,1.5萬門火炮和火箭炮。在方麵軍的主要突擊地段上,每公裏突破正麵的火炮密度達270多門76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