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回 日本投降樹倒猢散 遠東法庭戰犯公審
日本政府對中、美、英之《波茨坦公告》置之不理,日本大本營甚至下令各地日軍繼續頑抗。直到美國在廣島投下了原子彈,蘇聯對日宣戰後,才不得已考慮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8日下午,東鄉外相謁見裕仁天皇,建議迅速接受《波茨坦公告》提出的關於日本投降條件。裕仁在無可奈何之中,表示應該爭取盡快結束戰爭,但對什麼條件下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問題上無法統一。當夜,日本收到蘇聯對日宣戰的消息。是時,長崎又遭到美軍原子襲擊的消息傳來,在慌亂中,於9日夜11時50分至10日淩晨2時,在皇宮防空洞內召開禦前會議,但仍無定論。
這時,日本首相鈴木、外相東鄉主張在保留皇室這個條件下,接受波茨坦公告。但陸相阿南、總長梅津、軍令部長豐田則堅持把戰爭打下去。鈴木最後請天皇“聖斷”。此舉在日本曆史上從未發生過的,裕仁表示同意外相意見,接受盟國公告提出的條件。
裕仁說:“彼我戰力懸殊,縱繼續戰爭,徒使無辜塗炭,文化摧毀,導致國家滅亡。尤其原子彈出現,後果更為嚴重。為此,決定結束戰爭。”裕仁說罷這番話後,滿場隻有嗚咽之聲,要求保留天皇的條件下投降的事,就這樣決定下來了。
8月10日上午,日本外務省將《關於接受美、英、中三國共同公告的照會》,拍發給美英中蘇四國。
外務省於10日夜,將以上照會對全國個作了秘密廣播。但是,日本陸軍部為維持軍隊士氣,陸相阿南於10日下午4時發表談話,鼓動日軍戰鬥到底。
同盟國方麵的反映是迅速的。11日,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將中、美、英、蘇四國對日乞降照會的複文,送交瑞士公使館代辦葛拉斯理,托其轉達日本政府。該複文指出:
“自投降之時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統治國家之權力,須聽從盟國最高統帥之命令。最高統帥將取其認為適當之權力,實施投降條款。日本天皇必須授權並保證日本政府及日本帝國大本營能簽字於必須之投降條款,俾波茨坦公告之規定能獲實施,且須對日本一切海陸空軍當局以及彼等控製下之一切部隊(不論其在何處)實施號令、停止積極活動,交出武器。此外,須發布盟國最高統帥在實施投降條款時所需之其他命令。日本政府在投降之後,應立即將戰俘及所扣僑民運至指定之安全地點,俾能速登同盟國之運輸船隻。按照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之最後形式將依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願確定之。同盟國之武裝部隊將留於日本,直到達到波茨坦公告所規定之目的為止。”
日本政府收到這個答複後,其內部一下子炸了鍋。12日,陸軍大臣及參謀總長,聯名向大本營直轄的軍司令官發出明確反對的電報,要求再次發出照會,表明日本的態度,如不同意即繼續戰爭,以期死裏求生。軍部的一些將校則計劃動用武力,彈壓主和派,以維持天皇製度。
8月14日10時50分至12時,在皇宮防空洞內召開了最後一次禦前會議。當鈴木、梅津、豐田各申明了自己的意見後,裕仁天皇發表“聖諭”,表示再繼續戰爭下去不妥當,此時可以接受對方的要求。當晚11時,裕仁頒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詔書。與此同時,日本外務大臣通過駐瑞士公使加瀨,致電美、英、中、蘇四國,電告了此事。15日,裕仁公開廣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的詔書。
日本軍方的少數死硬分子,是世界法西斯中最頑固的一部分。14日夜,這些死硬分子殺死了近衛軍第1師團長森赳,企圖切斷主和派在皇宮的出入,以搶奪準備於第二天廣播的天皇停戰詔書的錄音盤,阻止投降進行。與此同時,他們還襲擊了鈴木首相的官邸及私邸等地。這場叛亂至15日晨被平息。
伴隨著叛亂的是日軍高級將領的紛紛自殺,他們中有:原陸軍大臣阿南惟機、日軍參謀總長杉山元、原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第10方麵軍司令官兼台灣總督安藤利吉、軍令部次長大西瀧次郎等。他們自殺的原因或因主戰,或因戰敗自咎,然而其中不少人在侵華戰爭中罪行累累,完全是罪有應得。
8月15日,鈴木內閣總辭職,隨後成立了以東久邇宮為首相的貴族內閣。16日,大本營向全體陸海空軍下達了停止戰鬥,向盟國投降的命令。
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當日,在關東軍最後一次會議上,還有人叫喊把戰爭打下去。秦彥三郎流著淚說:“我們作為軍人,除了服從天皇的命令外,還能有什麼盡忠之道。不遵奉詔書的永遠是亂臣賊子。”
總司令山田也同意投降,於是沒有人再反對了,即向其所部下達了停戰命令。但關東軍並未停止抵抗,蘇軍於16、17日相繼占領紮蘭屯、洮南、通遼、赤峰等地。17日,關東軍總司令向蘇軍遠東軍總司令提出停戰建議,18日下令各部向蘇軍接洽投降。
蘇軍華西列夫斯基於18日命令各方麵軍派出快速部隊,先後在幾個重要城市(包括朝鮮的4個城市)實施空降,以進行受降。19日進占齊齊哈爾,20日占大連。到8月下旬,關東軍主力陸續被解除武裝,少數地區進行頑抗的日軍被殲滅。
蘇軍還向朝鮮北部、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日軍發起進攻,先後實施了南庫頁島進攻戰役和千島群島登陸戰役。至8月底,上述地區的日軍陸續投降。
蘇軍在遠東戰役中,共殲滅在中國境內的日本關東軍、偽滿軍、偽蒙軍全部,在朝鮮等地的第十七方麵軍和第五方麵軍的一半,以及鬆花江上軍、共10個軍。1個集團軍級集群和1個區艦隊。共擊斃日軍83737人,俘日軍609176人,內含將級軍官148人。
中國戰場的大反攻,由於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不同,而實際上是中共領導的敵後戰場的全麵大反攻。在這次大反攻中,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遊擊隊,遵循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毛x東、朱德的命令,利用敵後抗日軍隊所處的抗日前線的有利態勢,立即展開了對華北、華中和華南地區日偽軍占領的大中城鎮及交通要道的猛烈進攻。
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遊擊隊等抗日武裝,在1945年8月9日後的大反攻中,共殲滅日軍1.37萬餘人,偽軍38.5萬餘人,繳獲槍支24.3萬支,機槍5000餘挺,火炮1300餘門,收複縣以上城市250餘座。並一度攻入歸綏、天津、保定、石門、蕪湖等城市;切斷了平綏、北寧、同蒲、平漢、正太、德石、膠濟、隴海、廣九等鐵路。取得了全麵反攻的重大勝利。
盟軍方麵,麥克阿瑟元帥指示盟軍先遣部隊在8月26日空運到東京,隻派1個師於28日進駐東京。美海軍第三艦隊1個支隊,於27日上午駛入相模灣。28日上午,美軍陸軍150人空運至東京附近的原木機場。麥克阿瑟本人即於30日下午到達原木機場。並進入先期到達的美軍第8軍團司令部內。中國代表徐永昌上將及英蘇兩國代表,乘美軍艦於31日下午4時抵達日本橫濱附近停泊。
9月2日,盟國正式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代表徐永昌上將及美、英、蘇、澳、荷各國代表,於是日晨8時乘驅逐艦至美國主力艦“密蘇裏”號艦旁。中國代表首先登上了“密蘇裏”艦,此時軍樂齊鳴,繼而英、蘇、澳、荷等代表順序登艦。9時,日本政府代表外務大臣重光葵、日本大本營代表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率領隨員9人登艦,肅立在美國新任命接受日本投降的盟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元帥案前。此時,戰艦上靜默無聲。
簽字儀式由麥克阿瑟主持,參加儀式的還有盟軍方麵的:美國代表尼米茲海軍上將;英國代表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代表德雷維揚庫中將;中國代表徐永昌上將;澳大利亞代表布拉梅將軍;加拿大代表科斯雷夫上校;法國代表勒科萊將軍;荷蘭代表赫爾弗裏克海軍上將;新西蘭代表艾西特空軍少將。
9時4分,日本全權代表重光葵、大本營全權代表梅津美治郎分別在投降書上簽了字。美國代表尼米茲上將首先簽署了受降書,中國代表徐永昌及英、蘇等各國代表相繼簽了字。9時8分完成儀式。此時,美國第三艦隊的900架飛機以密集隊形飛過“密蘇裏”號軍艦,另有數百架飛機在高空盤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