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區舉行了受降儀式。這是9月9日在南京舉行的受降儀式。這一天9時,以何應欽為代表,在南京主持中國戰區日本無條件投降簽字典禮。日本代表為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曆時20分鍾,遂完成了具有曆史性的日本降書的批準。
在受降中,日軍向國民政府投降人數為128.3萬人,國軍從日軍手中獲得主要武器有:步騎槍68萬餘支、手槍6萬支、輕重機槍2.98萬挺、主要火炮1.2萬門。步機槍彈18099.4萬粒、手槍彈203萬粒、炮彈207萬顆。戰車383輛、裝甲車151輛、卡車15785輛。馬匹74159匹、飛機1068架、炸彈6000噸、航空油1萬餘噸;艦艇1400餘艘,計5.46萬噸位。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從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引起的局部抗戰之時起,至1945年日本投降取得最後勝利結束。先後有84個國家約20億人口卷入。軍隊和民眾死傷總數超過1億人,財產損失達4萬億美元。中國在這場戰爭中以其廣闊的戰場及其廣大的幅員和眾多的人力資源,浴血奮戰,堅持了長達14年的艱苦抗戰。
自“七.七”事變中國全麵抗戰爆發後,中國戰場始終抗擊和牽製著三分之二以上的日本陸軍主力,以及五分之二的日本航空兵和海軍。自1937年7月7日全麵抗日戰爭期間,中國人民殲滅日軍達150餘萬人。日本戰敗後,向中國投降的日軍總人數達128.3萬餘人(不包括東北被蘇軍殲滅及俘虜人員),占此間日軍海外投降總兵力的約50%。如果加上中國東北向蘇軍投降的近70萬日軍,則占到總數的78%。不僅如此,中共領導的敵後戰場還殲滅了偽軍118.6萬餘人。
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了贏得這場戰爭,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軍民傷亡達3500萬人以上,其中軍隊傷亡380餘萬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三分之一還多。中國官方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達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00億美元。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見大勢已去,不得不宣布無條件投降。隨後,日本駐南京偽國民政府“大使”穀正三,奉命偕一等書記清水董三,前往南京頤和路32號,會見偽國民政府代理主席陳公博。
原來,汪精衛已於1944年11月10日,斃命於日本名古屋帝國大學附屬醫院。根據汪的遺囑,由陳公博代理其偽政府職務。
日“使”穀正之代表日本政府,正式通報日本已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與海軍少將本芳太郎,也奉命作了通告。陳公博見日本已經宣布投降,乃通知周佛海,要其火速由上海回南京,趕辦偽國民政府後事。
16日,周佛海趕到南京,就偽國民政府的後事與陳公博進行了商量。隨後,陳公博在自己的公館,主持召開了偽中央政治委員會臨時會議。陳公開發表講話,說明日本已無條件投降,偽國民政府自應宣告解散。
會議決定:解散偽國民政府,將中央政治委員會改組為南京臨時政務委員會。軍事委員會改組為治安委員會,由陳公博任臨時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和臨時治安委員會副委員長。會後發表的《國民政府解散宣言》內,稱國民政府自汪主席領導以來,即努力於中國之獨立完整。今則世界已恢複和平,中日亦消除戰禍,雖和平之方式與當日所致力者不同,而國家之獨立自由,與全國人民所希望者,曾無異致。同人認為今日國家應複歸統一,而吾人之使命亦已告終,即日宣告解散南京國民政府。
至此,在淪陷區作為日本法西斯的傀儡的汪偽南京國民政府,在存在了5年4個月又7天之後,宣告滅亡。
南京偽國民政府滅亡之後,以陳公博、周佛海為首的大小漢奸也樹倒猢猻散,紛紛投靠重慶國民政府而邀功。蔣介石為盡快占領京滬杭等偽軍控製區,繼任命周佛海為上海行動總隊總指揮後,又任命任援道為南京先遣軍司令。並對掌握兵權的各路偽軍總司令一一委任要職,但對陳公博及沒有直接掌握偽軍的漢奸首要,都通令逮捕。
隨著日本帝國主義滅亡在即,作為日本帝國主義傀儡的南京偽政府惶惶不可終日。這些漢奸深感自己作惡多端,難逃人民的審判,惶惶不可終日。8月17日,偽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陳群自殺身亡。陳公博在向蔣介石邀功未果後,於8月25五日攜其妻李勵莊、偽實業部長陳君慧、偽國民政府秘書長周隆庠、偽安徽省長林柏生、偽軍事委員會經理總監何炳賢、秘書兼情人莫國康,在日軍顧問小川哲雄帶領下,亡命日本。
蔣介石利用、縱容漢奸的做法,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蔣責令軍統局緝捕漢奸。9月9日,陳璧君、諸民誼等在廣東地區被捕。從26日開始,梅思平、李聖五、岑德廣、胡毓坤等南京地區的漢奸紛紛被捕。27日開始,楊揆一、錢大魁、汪漫雲、溫宗堯等上海地區的漢奸落入法網。
9月9日,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向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提出備忘錄,要求將陳公博等人引渡回國。日本隻得同意引渡。10月1日,盟國當局在日本東京都拘捕陳公博等漢奸。3日,陳公博等人被引渡回南京。在國民政府完成對上海地區的接收,周佛海已無多大利用價值的情況下,9月30日,軍統局將周佛海、周君強、丁默郵、楊惶華、馬驥良送往重慶,隨即囚禁於白公館。
從1945年12月開始,國民黨軍統局開始在北平、天津、山東、山西、河南、湖北等省市緝捕漢奸。12月5日,軍統局在北平誘捕了王克敏、王揖唐、王蔭泰、餘晉和、杜錫鈞、陳曾武、唐仰杜、文元模等人;在天津緝捕了齊燮元等90餘名漢奸。據統計,全國各大城市高等法院或分院所受理的案件,浙江達2886件、江蘇1095件、上海195件、湖北447件、廣東386件。
緝捕工作結束後,國民政府司法機關對大小漢奸進行了調查罪證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對陳公博、周佛海等主要漢奸進行了公審,作出了判決。陳公博、諸民誼、繆斌、梁鴻誌、傅式說、梅思平、林柏生等被判處死刑,並執行槍決。陳璧君被判處無期徒刑;周佛海因對國民黨接收上海有功,在蔣介石庇護下,由原判死刑改為無期徒刑。漢奸的受審和判刑,使這些中華民族的敗類,終究受到了曆史和人民的懲罰。
常言道,殺人者必償命,欠賬者必還錢。日本侵略集團最終沒有逃出正義的法網。為了懲辦發動侵略戰爭的罪犯,由中國、美國、英國、蘇聯、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新西蘭、印度和菲律賓11個國家,於1946年5月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東京對日本28名甲級戰犯進行正義審判。這28人對於日本的侵略國策的製定、侵略戰爭的推進都負有重大責任。
東條英機自殺未遂,最終沒有逃脫正義的審判,他是發動“九一八”事變的重要人員之一,所有的侵華戰爭都是重要的參與者或組織者;並在其擔任首相期間發動了太平洋戰爭,是日本法西斯集團的罪魁禍首。
平沼騏一郎,1939年任總理大臣,1941年任無任所大臣,1945年任樞密院議長,是日本法西斯侵略戰爭的頭目之一。在過去,他是最隱蔽的法西斯組織“國本社”的領導人,公認為“日本法西斯主義之父”。
廣田弘毅,1939年至1940年任拓務大臣,1942任朝鮮總督,1944年7月至1945年4月任總理大臣,是日本進行侵略戰爭最積極的推行者之一。
小磯國昭,1939年至1940年任拓務大臣,1942年任朝鮮總督,1944年7月至1945年4月任總理大臣,是日本進行侵略戰爭的積極推行者之一。
荒木貞夫,1931年至1934年任陸軍大臣,1938年至1939年任文部大臣,1940年至1945年任內閣參議,是日本軍國主義擴張集團公認的“思想家”和反蘇戰爭的煽動者和組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