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賣饃(2)(2 / 2)

一想起他娘秦周氏那雙蘿卜頭似的小腳,秦可新便就思緒萬千。

秦可新從懂事起,就聽娘說舅舅家很窮,從五六歲起,娘就幫助孤兒寡母的外婆製作饅頭和麵條。

饅頭製作好後,讓二舅用個竹籃盛了,拎到街市上去叫賣。

而賣麵條就不像賣饅頭那麼容易了,由大舅挑著一副麵擔子,一頭放個盆,盆裏盛著做好的麵條;另一頭則是拌麵條的佐料,油鹽醬醋辣子油。

大舅要挑著麵擔子,陪著羅鎮的單日集奔走一天,讓那些牲口販子和經紀人一飽肚腹。

姥爺去世時,幾個孩子還小;全靠姥姥賣麵和賣饃拉扯長大。

秦可新家的饅頭作坊,娘唱主角,尤其是發麵、蒸饃,幾乎是娘一個人完成。

秦可新有時候簡直不敢相信,娘那麼小的一雙腳,怎麼能支撐起高大的身軀?把一鍋十個籠屜,一層一層弄到大鐵鍋上去的……

秦可新正在尋思他娘的艱難,康素素卻已經走到前麵去了,站在那裏喝喊:“可新兒,你不是說我撐掛不住嗎?怎麼把你落了那麼遠?還不趕快追上來哦!”

秦可新見說,便就小跑著追上康素素,道:“素素姐,你也真行,一雙大板腳,堪稱神行太保戴宗!一看見你的大片腳,我叫想起我娘的蘿卜頭小腳來了!”

康素素見說,格格一笑,道:“真的嗎?你怎麼能想起你娘的小腳!”

秦可新道:“我是想我娘那麼小的腳,是怎麼把那麼重的籠屜一層一層弄到鍋上去的!”

康素素見說,長歎一聲道:“你們家高饅頭作坊,一半兒功勞應該歸於你娘!你爹把麥子糴回來就不管了,你娘卻要剗、簸、揉、搓,一直到麥子上了石磨,還得從頭到尾跟著籮麵,真是太辛苦了!”

秦可新感同身受地說:“素素姐說得對,我娘從小跟外婆學得一手蒸饃的技術,我爹才決定開辦饅頭作坊的;要不是我娘,饅頭作坊還真的開不起來呢……”

兩人一邊走一邊說著話,已經下了原上的大坡;走到半坡裏,康素素說道:“可新兒,我們坐下來歇歇腳吧,285個饅頭,每個2兩,將近60斤重哩!”

秦可新便就撿個比身子高的地方把背篼放下去,和康素素坐在一起,凝目向遠處看去。

遠處是飄飄灑灑的渭河,正值初夏季節,水色瀲灩的河水,仿佛一條寬闊的白布帶,抖抖索索,從西向東而去。

渭河北邊,就是修建於1936年的隴海鐵路;一列火車,吐著白煙,向西奔駛著,給這蔥蘢青綠的八百裏秦川,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看著悠長的渭河和飛駛的火車,秦可新興奮不已地對康素素說:“素素姐,你坐過火車嗎?”

康素素看了秦可新一眼,道:“你瓜哪,那天在我家炕頭上就給你說了,我去煙台給我二舅看了半年孩子;就是坐火車去的!”

秦可新一怔,嘴裏“哦哦”著說:“你看我這記性,素素姐是說過上煙台給你二舅看孩子的事!素素姐,”秦可新往康素素跟前近了一近,道:“坐火車是啥感覺呀!”

康素素說:“沒啥感覺,隻能聽見咣當咣當的震響聲……”

說言未了,卻見一個40多歲的漢子長出短歎地從坡底下往上爬;漢子快到秦可新和康素素打坐的地方時,似乎聞到一股清香的饅頭味兒,便就打住腳步,向這邊看來。

漢子看見秦可新身邊的那個小背篼,和小背篼上遮苫的白布,便就問道:“兩個小孩,你們背篼裏背的什麼?”

秦可新和康素素見漢子這麼來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說話!

漢子見秦可新和康素素不說話,便就向跟前走著,一邊說:“小哥,我聞到一股清香的饅頭味;你們背的如果是饅頭,能不能賣給我兩個?”

秦可新見說,立即接上話頭:“我們是賣饃的,你想買,我們就賣給你……”

話沒說完,卻被康素素阻止住;康素素眼睛眨也不眨地看著漢子,問:“大叔,你是弄甚的,為什麼要買饃饃?”

漢子見康素素這麼來問,一屁股坐在塄坎上,咳聲歎氣,說:“不怕你們兩個娃娃笑話,我叫龐豔林,是五丈原7304工廠的工人;做的是翻砂工作,勞動強度大;供應的口糧不夠吃,每天都餓肚子。這不,離月底還有好幾天,我就把上食堂打飯的飯票吃完啦;上了一天班,還得趕回火星凹混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