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三世仇》現代戲中的小蘭角色要是按行當劃分,應該屬於小旦,因此,張振文這位頗懂秦腔藝術的專家,才對康素素做出這樣的評判。
張振文不光對康素素做出較高的評判,還未自己發現一個戲曲新秀而高新;值得炫耀的是,這位新秀還是秦王寨的人。
就在在張振文給了這麼高的評論後,康素素卻說自己根本就沒投過師,能唱幾段戲,完全是在戲院裏看完專業演員表演後,上學校的圖書館查閱資料,把戲詞背下來,學習忙完後,便上西嶺坡上學唱。
張振文聽康素素說自己沒有投師,便就驚詫不已地說:“素素姑娘沒有投師,就能把秦腔唱得如此的字正腔圓,流暢爽利,看來這是一種天賦!”
說著提高嗓音道:“素素姑娘,你是不是把《三世仇》一戲中小蘭的全部唱腔全都記住哪?”
“記住了啊!”康素素不屑一顧地說:“團長叔叔,素素不光記住小蘭的唱腔,連虎兒娘、山水狼的唱段也能唱下去!”
張振文笑得山響,立即對張東、張西、張南、張北幾個人說:“把銅器重新擺到院子裏,讓素素姑娘和牛珍珠配戲!”
張振文的話一說完,便見他閨女張露霞跑過來說:“爸,人家素素、可新、劍劍今夜晚答謝他們的老師,也就是我明瓦姐夫;你就知道你的戲戲戲……”
張振文被閨女這麼一數落,嘴裏慌忙“哦哦哦”著,對陳老師道:“明瓦,那就讓孩子們先拜謝你吧!”
說著,便在腦門上拍了一把道:“我也是老糊塗了,一提起戲,把什麼便都忘啦!”
陳老師見張振文這麼來講,嗬嗬一笑道:“看三嶽父說的,新社會不講究拜謝那一套,我的意見是,既然可新兒他們拿來白麵蒸饃和擀麵皮,廚房裏已經調拌好了,幹脆讓大家嚐嚐鮮,然後再讓康素素配戲!”
“好啊!明瓦這個提議好!”張振問揚聲說著,走到院裏對所有人說:“今夜晚來演戲和來聽戲的鄉親們都有口福;表女婿明瓦,不不不,應該叫陳永暉;今年帶的六年級畢業班,有兩個學生考上淩風縣中學啦!”
這麼說道,便又“嗨”了一聲,加重語氣道:“你們不要以為考上兩個學生不值得炫耀!告訴大家,淩風縣高小升中學的比列是2%,我們公社的大關、井泉、高望幾個學校全都遞了光頭!所以說,秦王寨小學能考上兩個中學生,那是放了衛星!今晚上,考上學的秦可新和秦劍劍前來答謝他們的老師,拿了些擀麵皮和白蒸饃,張振文借花獻佛,慰勞大家夥!當然了,除過白蒸饃和擀麵皮,每人還有一碗臊子麵墊底呀!”
人夥裏頓時暴嚷起來,雷家壕的蒲三老漢厲聲說道:“啊呀呀,我這是上輩子燒了高香呀;來振文兄弟這裏看戲,已經讓你夠煩惱了,還給管飯,真是過意不去呀!”
蒲三老漢身高2.23米,要是擱到二十世紀末,恐怕就沒穆鐵柱、姚明的飯碗了,隻可惜老漢生在十九世紀末,未趕上好時代,整日沿肩挑擔討日子;日子苦是苦,可蒲三漢有個愛好,就是聽戲。
張家班的戲他從中年時候起一直追隨,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屌絲”。
張家班無論是排戲還唱戲,蒲老三基本上場場不落。
這時候,張振文見蒲三老漢說了話,便就興高采烈道:“蒲三大哥,你是忠實票友,今晚特意優待:2個白蒸饃,一盤擀麵皮,5碗臊子麵!”
張振文這麼說完,靜靜地看向蒲三問:“蒲三大哥,這樣行不行?”
蒲三老漢笑成一枚山核桃,把雙手握在一起向張振文致謝道:“太感謝振文兄弟了,蒲三飯量大,好幾年沒吃過白蒸饃、擀麵皮,今晚上就在你這裏解解饞吧!”
一邊說,一邊竟是淚眼汪汪,張振文忙對女兒張露霞說:“快去拿個凳子,讓你蒲三伯坐下來,端一盤擀麵皮,拿兩個白蒸饃,不,三個白蒸饃,至於臊子麵,讓老漢吃飽為止!”
張露霞按照她的吩咐前去招待蒲三老漢了,其他唱戲的和聽戲的則是幾個人圍在一起,兩個人吃一塊白蒸饃,七八個甚至十幾個人同享一盤擀麵皮;當然了,臊子麵可是每人一碗的。
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接下來便是康素素和牛珍珠配戲。
牛珍珠是小學校的女老師,教的是音樂課。
按理說,在二十世紀五六時代那個時期,鄉村的小學校是沒有音樂老師和體育老師的。
可是秦王寨小學不一樣,不僅配備了音樂老師,還配備了體育老師。
牛珍珠家在淩風縣城,本是教數學的;可學校讓她上省城進修音樂;回來後便做了音樂老師。
牛珍珠做了音樂老師後,對秦腔卻情有獨鍾;一有時間,便上縣劇團找團長張振文跟他學戲;還想在縣劇團出演一個角色。
你想人家縣劇團是專業水準,牛老師盡管有音樂基礎,可是年齡偏大,還是半路上出師,和專業演員裏麵的名角兒就有不少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