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風險管理探討(2 / 2)

三、 隧道施工的風險評價

在分析了風險之後,需要對風險因素進行具體的分析,其中常用的評價技術有:風險矩陣法、層次分析法、模糊分析法等,具體的內容是;在風險矩陣法中,主要是將風險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影響程度劃分為個級別,將其作為矩陣的行和列,最終形成5*5的風險矩陣,然後按照具體的位置進行具體評價;層次分析法中,主要通過明確問題、建立層次分析結構模型、構造判斷矩陣、層次單排序以及層次總排序這五個步驟具體進行;模糊分析法是利用模糊理論來評價風險因素,從中建立工程質量風險的模糊評價模型。

四、 隧道施工風險的應對措施

通常風險應對措施包括風險規避、保險、風險轉移、風險防範和降低、風險自由等。其中具體表現在:風險規避是常用的風險應對措施,同時是一種放棄性措施。企業采取風險規避,不承接經營某項目時,能夠做到規避風險同時也放棄了項目可能產生的經濟效益;保險:它主要是分擔損失,能夠在風險中將損失分攤以及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這種方式是承包商常用的風險管理方法;風險轉移:它主要是通過與業主、分包商以及材料設備供應商的洽談,促使承包人實現對風險的轉移。然而在轉移的過程中,多數合約轉移是通過在免責協議、賠償條款或者是合約調整中預先規定的方式來實現;風險防範和降低,它主要是降低其概率和減少損失,來應對風險的措施;風險自留:在隧道建設中,風險自留式指一個企業以其內部的資源來彌補損失,通常這種自留是指有計劃的,在施工過程中,一旦發生了損失,企業就會將其內部的資源用來補償,這樣根據企業的觀念和需求來保留風險,最終來確定對損失的承擔能力。

五、 總結

通過對隧道工程施工風險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充分闡述了隧道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風險產生的機理,在了解了隧道施工中風險識別的基本方法,從專家調查法、事假樹和故障樹法以及常用的風險評價方法:矩陣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模糊分析法和人工神經網絡法,最終在介紹了隧道施工風險管理的風險應對方法中,具體的分析了風險規避、保險、風險轉移、風險方法和降低、風險自留等,保障了高速公路隧道施工風險管理問題,加強了高速公路施工的工程建設,這些對於推動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誌彬,鄧加亮,賀誌軍,吳勇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全過程風險動態分析與反饋設計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2014(25).

[2]陳潔金,張國軍,張慶峰,郭鵬,李誌強.基於層次分析法的大跨淺埋公路隧道施工風險識別[J].交通標準化,2013(23).

[3]安永林,王祥秋,羅永恩,張鳳愛.下穿既有設施城市隧道施工風險管理與係統開發[J].合作經濟與科技研究,2013(12).

[4]王永斌,張小曼,馬婷婷,李靜,周燕.結合臨近結構變形控製的隧道施工風險評估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研究,2013(31).

[5]嚴玉茹,劉科偉,雷樹芳,項永傑,馬強.半明半暗條件大跨偏壓隧道零仰坡進洞施工風險分析與控製技術研究[J].岩石力學與工程,2012(30).

[6]王魯南 ,柴喜林,周文彬,龔固培,鄭瑤.隧道穿越斷層破碎帶施工風險分析及圍岩變形規律研究[J].岩土工程,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