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奶媽媽
開篇
作者:竇媛媛
一個大大的雙肩背,裏麵裝上一套吸奶器、兩隻奶瓶和一個冰包,這就是“背奶媽媽”小橘每天上班必不可少的裝備。像小橘一樣的“背奶媽媽”在北京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她們在產假結束上班後,利用工作間隙把母乳擠到奶瓶裏,下班背回家,供給寶寶源源不斷的口糧和母愛。
“如果不是親身體會,真的很難想象背奶媽媽有多辛苦。”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的溫女士說。溫女士公司所在的寫字樓沒有合適的場所,她隻好每天躲到女廁所裏擠奶。女廁所沒有放東西的地方,她隻能把吸奶器掛在腰帶上,用手舉著奶瓶操作。“有一次吸到一半,外麵有急著上廁所的人使勁敲門,我嚇了一跳,把剛擠好的100毫升母乳全灑在了地上。想到寶寶珍貴的口糧全被糟蹋了,我忍不住在廁所裏哭了一場。”
“對職業女性來說,背奶是最考驗耐心和意誌力的經曆之一。我失敗了,我很難過。”在某銀行工作的孫女士被迫給剛6個月的女兒斷了奶。孫女士的單位沒有母嬰室,她吸奶就像“打遊擊”:最幸運就是會議室沒人,我躲進去吸奶半小時,還能有張椅子坐一下。但會議室經常有人,我就隻能躲在辦公桌下麵用吸奶器吸奶。沒有場地吸奶的辛苦孫女士能忍受,但她不能接受的是領導和同事的態度。“我已經盡量選在工作不太忙的時間吸奶了,但領導總是批評我‘經常消失’。吸奶器的馬達聲音很大,我躲在桌子底下擠奶的時候,辦公室裏的男同事還會探過頭來問我在幹嘛。”
去年6月,周女士生下了女兒維維。產假3個月,背奶3個月。今年春節前,周女士辭職回家,做了全職媽媽,這純屬無奈之舉。周女士“背奶”時,每天要擠兩次奶。因為工作性質,她經常是擠奶擠到一半,扣上衣服就跑出去招呼客戶,這樣一來,吸奶的時間和規律也無法保障,“產量”越來越少。維維因為早產身體不好,醫生囑咐一定要盡量堅持母乳喂養,周女士隻好辭職。
聽到記者的采訪要求,在中國移動研究院工作的小玉媽媽發來了一組照片,拍的是單位給“背奶媽媽”們特設的溫馨母嬰室。米色淺咖條紋的壁紙,沙發是鮮豔的明黃色;新買的對開門大冰箱是給媽媽們儲奶用的,牆壁上掛著可愛的寶寶照片,屋子的一角還擺放了空氣淨化器。小玉媽媽說,這個母嬰室有門禁,有使用需求的女員工可以申請權限。母嬰室還有專人清潔打理,裏麵的玩偶和地毯會定期更換。
記者隨機調查了超過100位在北京工作的“背奶媽媽”,其中所在單位有專用“母嬰室”的不足10人。有媒體的調查數據顯示,超過九成網友讚同單位設立專用母嬰室。 “照顧好女員工,尤其是新晉媽媽的女員工不僅是一種人文關懷,從企業文化建設、防止人員流失的角度來說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在某國企工會任職的肖女士告訴記者,培養一個合格員工不容易,企業多做一點力所能及的照顧,很可能就打消了某位員工的去意,對雙方都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