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不服藥真的沒關係嗎
定時服藥很重要。
糖尿病患者應該谘詢自己的診治醫生如何調整藥物,這是需要對食物及藥物有專業知識才能建議的,如果自行更改用藥的時間與劑量,容易使血糖值不穩定。
定時服用藥物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很重要。有些藥物全天都有調節血糖的作用;有些藥物隻有在吃飯的時候才能產生作用。醫生會視患者的飲食狀況去調整藥物,有些藥物可因未用餐而停一次,有些則必須繼續服用。
不按時吃藥,血糖忽高忽低,容易讓胰腺細胞負擔過重而凋亡;同時因為血糖的變化,引發代謝紊亂,會加速並發症的發生、發展。
運動與飲食對血糖控製重要嗎
對控製血糖來說,飲食調整與適度運動,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低的時候做運動,很容易造成血糖過低,當血糖嚴重過低時,會陷入昏迷,甚至危及性命。低血糖的早期症狀包括饑餓、緊張焦慮、無力、心跳加速、流汗、皮膚蒼白與顫抖。
糖尿病患者運動的最好時機是在飯後1~3小時,這時血糖較為穩定,可供應運動所需要的能量。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20~40分鍾就好,要避免太劇烈或太久的運動,也不可以因為運動,而延後用餐的時間,以免發生低血糖。
運動可以改善患者體內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從而能有效利用葡萄糖,進而達到降低血糖的效果。運動除了可改善飯後血糖值、空腹血糖值之外,對長期血糖控製也有正麵效果。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水果
均衡攝取食物,是糖尿病的飲食原則,所以水果能吃,也應該吃。
水果因為具有明顯的甜昧,使許多糖尿病患者望而卻步。實際上,水果富含維生素C及抗氧化的多酚類,可減少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所含纖維素可改善血脂;所含礦物質可調節血管的功能,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有正麵幫助。所以,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均衡適量,6大類食物都應該攝取,當然也包括水果。
不過,水果含有果糖與葡萄糖,它的生糖指數還是比較高的,如果過量食用,會造成血糖上升,所以每一餐吃水果的量必須適當,如此身體才能處理糖分的負荷,一天可以吃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