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救濟異族(1 / 2)

漢陽市場上的米由商人控製,盈利才是主要目的。近半年的缺米狀態,使得米價一漲再漲,官府雖然做出了一些控製措施,可畢竟是市場,收效甚微。

那些富戶家裏庫存的數量更是驚人。這些米根本不參與市場,也是價格飆升的一大原因。官府希望這些富戶能拿出米來救災,而大難剛過,朝廷也拿不出銀子。作為私人產物,那些富戶不見兔子不撒鷹。

第二天,樸玉林經過王德元的細心指導,專門找那些富戶購米。

一談到米,樸玉林差點被趕出來。這種特殊情況下,米成了最敏感的話題。樸玉林在富戶給予的壓力下,根據王德元的意思,比對了各方麵的厲害關係。

事實上,這些富戶已經感覺到自己被饑民和官府死死盯上,留著太多的米好比抱著定時炸彈。

收成時間還遙遙無期,饑民將越來越多。等到突破農民的底線,饑民不可能安分守己的允許你少數人大吃大喝,到那時饑民將以勢不可擋的氣勢湧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發生饑民暴亂,官府將采取強製措施無償征收,犧牲小部分人的利益來維護國家安定。一定程度上,一個人本身就屬於國家,不要說區區米糧。

經過樸玉林的勸導,富戶思前想後,覺得很有道理。一想到盜賊虎視眈眈的眼神,饑民衝破家門搶糧,幾個富戶不寒而栗。官府若強行征糧,隻能落個兩手空空。留夠兩三年的口糧,其餘變成銀子,是最明智的選擇。

三家富戶的庫存,已經完全滿足了王德元需要的量。可見富戶家裏的庫存是驚人的。由於一次購買量大,富戶都以低於市場的價格賣給王德元。

看見別的富戶大量賣出自己的糧食,得到消息的幾個富戶一下急了,找到客棧硬要把米賣給王德元。銀子是硬傷,富戶隻能懷著不安和鬱悶離開了。

客棧裏,十幾家朝鮮人參商難得的齊聚一堂。人人神色焦慮,態度虔誠。

王德元提出用米兌換人參的做法後,不但沒有遭到眾人的反對,反而都很樂意。原因很簡單,這個時候,沒有什麼比米更具有吸引力。

現在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一下聚集十幾家商人,就王德元所帶的銀子,要吸收那麼大的量完全不可能。怎麼辦?

張秀才還是沒有白來,出了個點子:“東家,按照他們報的量,根據一定比例收購。”

“好主意,秀才就是秀才。”王德元做出吃驚模樣表揚。

王德元的做法很公正,所有商人沒有一點怨言,隻能表示遺憾。因為這是客觀條件限製。

“張秀才,你大顯身手的時刻到了。”王德元累了好幾天,表麵輕鬆,其實那是硬挺出來的。 因為有多大收益就有多大付出。

“東家您休息,我隻寫好單子,讓他們直接去那些富戶家裏拿糧食。”人生最快樂的是莫過於比別人幹的好,令張秀才最引以為榮的是做賬和運算。

貨物數量雖大,省去運貨環節,好辦多了。張秀才一人完全能夠勝任,不到兩個時辰就搞定。核算的結果是人參成本每斤四十五兩。

“唉!”盧東家狠勁拍了一下腦門子,悔得腸子疼,說:“怎麼不多帶些銀子呢!”

“你不是來旅遊的嗎?”王德元反問。

“這話可是你說的。”不上不足比下有餘,盧東家還是很滿意。

其餘幾人哈哈一笑。

“對了,東家,你留出這麼多米幹什麼?”張秀才疑惑東家為什麼故意剩餘一些米出來,按他的想法完全可以再換成人參,帶回去大賺一筆。

“免費發給街上的乞丐吧!怪可憐的!”一想到食不果腹的農民,王德元麵帶愁容。

其餘人一聽,麵麵相覷。這不是把白花花的銀子往大街上扔嗎?哪有嫌棄錢多的,看來還真有這樣的傻子。

“街上難民可憐啊?”王德元輕歎一口氣,繼續說:“咱們價格太低,會引起朝鮮商人的不滿,哪怕是市場所致。對下一次交易不利。快去把那些米拉回來,散給街上的乞丐。後天就要回去,時間很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