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黑暗中尋找光明(2 / 2)

多少先哲前賢,在黑暗中苦苦的尋找光明,不該讓心頭的霧霾遮蔽了他們的星光。請記住他們的名字,哪怕僅僅是他們的書的名字。

《俄羅斯的暗夜》,是十九世紀反抗沙皇專製的民意黨領導人薇拉·妃格念爾回憶錄的名字。秘魯詩人巴列維代表作的名字叫《黑色的使者》。捷克詩人塞弗爾特詩集的名字叫《滅掉燈光》。美國政治學家貝爾納抨擊歐洲中心主義巨著的書名叫《黑色雅典娜》。德國浪漫派先驅諾瓦利斯詩集的名字叫《夜頌》。《黑夜降臨後的村莊》是石黑一雄發表在《紐約客》上的短篇小說。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特蘭斯特羅默點亮瑞典詩壇的名詩是《在黑暗中觀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謝默斯·希尼詩集的書名叫《通向黑暗之門》,向愛爾蘭民族曆史黑暗的土壤深處開掘。天才的美籍俄裔作家納博科夫譏諷的代表作是《黑暗中的笑聲》。

魯迅的《狂人日記》,基本以黑夜為背景,吳俊研究魯迅的書名就叫《暗夜裏的過客》。茅盾的名著《子夜》,初定的書名叫《夕陽》,後來覺得“夕陽”不能反映當時的黑暗,才改為“子夜”。

擔當是沉重的。眾神將人類禁錮在寒冷與黑暗中,為人類盜火的普羅米修斯受到嚴酷的懲罰。這難道喻示了盜火者的命運?

安徒生《光榮的荊棘路》:世界的曆史像一個幻燈。它在現代黑暗背景上,放映出明朗的片子,說明那些造福人類的善人和天才的殉道者在怎樣走著荊棘路。

宋儒邵雍說:“請看風急天寒夜,誰是當門定腳人。”明初大儒吳康齋詮釋:“患難中做深切功夫,方為真漢子和大英雄”。

張學良引用此詩教育孩子:要是到了風急天寒之夜,你能夠不能夠,當得起門,定得住腳?這可要看你骨氣如何了。這種功夫,得平日素養,要把自己鍛煉成金剛,才能當得住天寒風急,尤其是黑夜茫茫,你得有膽氣,還得在黑暗之中,不失迷方向。否則,嬌姿美態,弱不勝風,那是經不起風霜的。內心光明,永不會黑暗的。

是的,內心光明,永不黑暗。

崔衛平《思想與鄉愁》:思想,就是處理自身的黑暗,就是自我剖析,自我教育,痛苦而焦灼,從黑暗中提取光明,從廢墟中建立起永恒的非凡力量。

曼德拉: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的,那就蜷伏於牆角。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熱情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

傅雷:真正的光明並不是沒有黑暗的時間,隻不過不被黑暗掩蓋罷了;真正的英雄並不是沒有卑下的情操,隻不過不被屈服罷了。

漢娜·阿倫特:即使在最黑暗的時代中,我們也有權去期待一種啟明,這種啟明或許並不來自理論與概念,而更多來自一種不確定的、閃爍又經常很微弱的光亮。

柯羅連科《火光》:黑夜的火光的特點是:驅散黑暗,閃閃發光,近在眼前,令人神往,其實卻還遠著呢。然而,火光啊,畢竟,畢竟就在前頭。

孫鉞《千年的霧霾》質問:在你能力許可的範圍內,你做了什麼?黑暗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放棄對光明的追求。邪惡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放棄正義。我們需要驅除的是千百年觀念上的霧霾。

崔衛平說: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