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讓管理者成為 效率教練(1 / 3)

如何讓管理者成為 效率教練

讀書

管理者要以幫助員工提升效率為使命——不能幫助員工提升效率的管理者,不是稱職的管理者。要幫助他人提升效率,除了要有組織係統做保障外,管理者還要成為一名效率教練。

效率教練是以企業員工(包括管理者)作為教練對象,以有效對話為手段、以明確目標為著眼點、以取得預期成果為導向、以效率為終極追求和評價標準的高效管理者。

建立信任

建立信任關係是教練能夠有效操作的前提。隻有建立了信任關係,被教練對象才能敞開心扉,展現真實的自己,使效率教練能夠了解其真實的心態和所處的現狀,有效地使用教練技術,幫助對方。

效率教練如何與被教練對象建立信任關係

要建立與被教練對象的信任關係,效率教練要從以下3 方麵做起。

第一,為對方著想。你為對方著想,對方才會為你著想。效率教練要贏得被教練對象的信任,就必須先替對方著想,為別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在英國,一位皮鞋推銷員曾多次拜訪倫敦一家皮鞋店,但拜會老板的請求均遭到鞋店老板的拒絕。

一天,這位推銷員帶著一份報紙又來到了這家鞋店。這份報紙上刊登著一則關於變更鞋業稅收管理辦法的消息。推銷員認為這則消息有助於幫助店家節省費用,便帶給皮鞋店老板,讓其看看。

他來到鞋店,對鞋店的一位售貨員說:“請您轉告老板,說我有路子讓他發財,不但可以讓他大大減少訂貨費用,還可以本利雙收賺大錢呢。”

結果很快得到回應:老板同意接受他的拜訪。

正像這個案例中鞋店老板對待推銷員的態度一樣,任何人都不會拒絕想要幫助自己、能夠幫助自己的人。所以,在開展教練之前,效率教練就要采取措施讓被教練對象意識到並看到教練在為他著想,以贏得對方的信任。

第二,信任對方。大家都知道情感的正相關效應:愛引起愛,嫉妒引起嫉妒,恨引起恨。所以,我們必須以信任來喚起信任,以信任來回報信任。效率教練要充分地信任對方,才能贏得對方的信任。這種信任不是概念上、口頭上的信任,而是發自內心的讓對方體驗到你的信任,通過信任解除對方的內心恐懼。

第三,給予對方能量,讓對方產生信心。效率教練要想贏得對方的信任,必須讓對方相信自己有能力幫到對方。因此,效率教練要通過鼓勵、讚美等有效對話,給予對方正能量,使對方相信自己,並在相信自己的基礎上,相信教練。

效率教練在建立與被教練對象的信任關係後,就可以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對話,使教練順利進行。

調整心態

要想有效實施教練,效率教練必須對當事人的心態有所了解和把握,否則難達到預期的教練效果。

牧師兼神學家查爾斯 "史文道爾認為,在人生中,客觀事實總共不過10%,剩餘的90%都是我們對事情的各種反應。而“對事情的各種反應”是以人們的心態為基礎的,就是說,要了解客觀事實,首先要了解人們的心態。

佛家也認為“心外無物”“萬法唯心造”。心態是人最真實、最準確的現狀,也是人最重要的現狀。

效率教練倡導的是“對人不對事”,而非“對事不對人”,因為事因人而起,也由人而滅。在教練過程中,效率教練是通過“事”來看“人”,通過“人”來做好由自己引發的“事”。

在教練過程中,效率教練不直接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而是支持當事人正視困境,去發現早已潛藏在自己心中的答案。這就是說,效率教練的操作過程有一個前提:問題的答案潛藏在被教練對象的心中。

效率教練是通過有效對話,促使當事人醒覺,引發當事人智慧,激勵當事人希望,從而自己正視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效率教練是以當事人有目標作為教練前提的。所以,一般都是對當事人主動找上門來向效率教練尋求幫助,而教練不會主動去找一個沒有目標的人進行指導。沒有目標的人不會成為教練的指導對象,因為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但對於掌握效率教練技術的管理者來說,在指導下屬工作時,就必須麵對這樣的情況,即有的員工很可能沒有確立自己的目標。這時,效率教練首先就要啟發下屬確立自己的工作目標和人生目標,然後再循著教練步驟進行操作。

需要厘清的心態

在教練過程中,教練可以從以下幾方麵來厘清心態。

第一,動機。動機就是起心動念,就是事情之所以成為那個樣子的最初起因,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真相。

動機的合理性與正當性,會為當事人創造一個非常好的外部環境,有助於當事人實現自己的目標。否則,當事人在做事的過程中就可能遇到更多的障礙。

作為一家企業,動機就是企業的使命。當然,企業的使命隻有為員工所接受並成為行動指導準則的時候,才能發揮作用。作為員工,動機則來自他的需求和欲望。

第二,願望。願望就是自己想做什麼並最終想成為什麼樣子的內心憧憬。願望的強烈程度決定著人們在做事過程中的努力程度。

願望強烈會使當事人產生強大的動力,驅使當事人為實現願望而不斷地努力,會想盡辦法克服過程中所遇到的任何阻力;相反,如果願望度低,則人前進的動力就相對弱,任何挫折或任何阻力都可能使其放棄努力,最終放棄願望。

對企業來說,願望就是願景。為全體員工所接受並願意為之努力的企業願景會使企業產生強大的驅動力。對員工來說,願望就是想要實現的夢想。

第三,觀念或想法。

心態是人們觀念和想法的外在表現,界定心態可以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麵來看。積極或消極是人們長久以來固有的觀念導致的。處於積極心態的人,會主動樹立目標並為之行動,遇到障礙時,會想方設法加以解決;遭受挫折時,會從中學到積極正麵的東西,鼓足勇氣,繼續前進。而處於消極心態的人,則不願意為自己樹立目標,即使設立了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也很容易因遇到障礙和遭受挫折而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