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帶一路”不是馬歇爾計劃(1 / 1)

“一帶一路”不是馬歇爾計劃

聚焦

“一帶一路”規劃不同於馬歇爾計劃,更側重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這使得整個規劃具有落地的可執行性

近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體係的演化,曾主導人類曆史進程。當代的世界治理和經貿框架,以西方七國集團(G7)、美元流通體製為標誌,實際上根基於“跨大西洋體係”,是海洋貿易基礎上的框架。20世紀的世界,可以稱為“海洋文明的世紀”,主導世界的文明,來自英國、美國這樣的海洋國家。“海洋文明的世紀”為人類帶來了當今這個世界,但在這一世界秩序之下,人類也被分在“中心國家”和“邊緣國家”之中,並且,“邊緣國家”的人口占全球大多數。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這一套體係暴露出了根本缺陷,走上了下坡路,人類文明必須開創新的道路。而以二十國集團(G20)、金磚五國、上海合作組織等為標誌的新興世界秩序探索,成為世界體係的新希望。而這些探索,都具有“自上而下”的性質,主要進行的“頂層結構”搭建。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28日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則使這些探索有了“接地氣”的能力,真正進入到全世界每個人的生活中。

“一帶一路”將不僅聯通亞歐乃至亞非、拉美的通道,還將有自己的政策、金融、貿易、文化平台。“石油美元”基礎上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將不再“唱獨角戲”,“天然氣人民幣”的前景呼之欲出。

在博鼇論壇上發布這樣一份規劃,非常值得關注的“接地氣”重點在於,要實現人員資金物資能夠便利的流通,為經濟一體化提供基礎。

我更看重“一帶一路”規劃推出對於資金融通的促進作用。整個亞歐大陸在金融層麵上進行更好更高層次的合作,基礎是比較強的。要建立一個新的合作機製。例如香港、新加坡,都屬於全球最重要金融中心之列。而中國與歐洲的合作本身已經非常好了。搭建這樣的合作基礎,那麼對於人民幣國際化也會有非常好的推進。

雖然規劃的推出會進行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但更重要的還是要看重其互聯互通的內容,對於國內的產能過剩問題不能指望這個規劃能夠解決。不同於“馬歇爾計劃”,“一帶一路”規劃不是要輸出落後產能,而是要實現高端領域的合作互通,實現新的投融資體製。

“一帶一路”規劃的推出將搭建更大的市場推進更多的合作,對於中國產業升級結構調整也非常有益。要實現“一帶一路”的發展目標,需要先重視互聯互通的實現,才能推動之後的一些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