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轉型比轉移更重要
聚焦
相較於單純的轉移,轉型對出口企業來說更重要;對中國製造業而言,轉移是因為勞動力等成本的變化,但是如果企業掌握核心技術,轉型就會比轉移更成功
作為一個真正好企業,我覺得出口轉型比轉移更重要。轉移到別的地方,第一是勞動力的問題,第二是稅收問題。
為什麼要轉型?你企業如果有技術,那可能對你的出口來講,未必是我把廠搬過去我就出口,能夠轉移成功,但是你要轉型你有技術的話,可能你比簡單的轉移就更成功。像我們從2013年底,我們研發出了這種光伏的中央空調不要電費的空調,現在這種技術是全世界在這個行業裏麵是唯一的,這樣外國的訂單,因為你有這樣的技術,別人沒有,他又渴望需要這種環保,節能的需要,所以他幹什麼?他就會買你的產品,我們如果說中國製造業僅僅因為成本變化或者是我們勞動力成本變化,包括我們材料變化包括彙率等等這些變化,一旦發生這些變化,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轉移的,我不知道我們作為本土的企業,怎麼樣讓我們國家發展,所以我還是堅守著一定要在本土的地方,加大加快自己的技術升級,生產的效率升級,這是最根本的要注意的。如果你沒有技術,你始終給別人貼牌。如果生產馬桶蓋,到國外買。那是不是我們靠低廉的勞動力,我們中國人改革開放的目的及包括總書記也講實現小康,實現小康,是每個人在這個過程當中都感覺幸福的,我們靠低價勞動力來實現生產工業,這些人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我想通過轉移升級來實現出口變化。
我們走出去,要慎重。比如現在推崇的“一帶一路”的這樣的一個思路,但不要盲目。我們過去走出去,人也沒了,錢也沒了,這很嚴重。我們早在2000年的時候我們就到巴西建廠,建了這麼多年在那裏,就講到一個政治問題。其實我們在巴西我們遇到的阻力,企業自身很難以去承擔,如果沒有一個國家做你的後台的話,你很難去,你做得很規範,但它不規範。你要跟它一樣不規範,你這邊也要出問題,內外交困,外麵有壓力,內部也有問題,因為外部不公平或者外部環境不好,導致了你派去的人,外部的環境改變我內部問題,內部問題也會暴露出來。
我們在巴西曾經有一件事,員工在線上工作,那天停電沒事幹,我們想組織員工把草地整理整理,他當時沒有提任何意見,第二天工會找你了,你侵權了,我不是做草坪的,你讓我去做那個。所以你遇到很多你沒辦法去了解的或者你沒辦法接受的東西。所以我們就在想企業走出去,首先你要把走出去的企業,讓當地人接受你文化,我覺得這個很重要。第二,我還是堅持,我們走出去僅僅靠勞動力的問題,成本轉移或者是我們為了一個數量的轉移,我覺得一點價值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