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服務業“走出去”,隻是時間問題(1 / 1)

服務業“走出去”,隻是時間問題

聚焦

“一帶一路”就是大轉移,鋼鐵過剩、水泥過剩都需要轉移,需要資金帶技術帶產品一起轉;服務業的出口,中國非常有優勢,走出去隻是時間問題。轉型同時不隻是企業的問題,中國政府要幫助中國企業“貫”通天下

服務出口對製造業真是不容易,幹什麼也別輕易幹產品,這玩意練技術練市場還練管理。中國有個古話,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河都到西邊了你不轉移行嗎?“一帶一路”就是大轉移,鋼鐵過剩,水泥過剩,咱不管能成嗎?連資金都得轉,連資金帶技術帶產品一塊轉,所以中國有一個叫“王道”,自己發展帶動周邊國家,這就是中國文化精神,用我的發展造福於周邊國家,這就是習總提出“一帶一路”,我認為是中國經濟大轉移也是大轉型。這種轉型當中對中國經濟有重大作用,對我們企業,你肯定要提高自己的素質,你從國內一直到國外,所以我認為這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大的謀略,對中國有作用對世界有作用。

但是我認為這個轉型還不是企業問題,我跟海關長談話,他用了一句話,“關”通天下,因為一般人理解,你出就出吧,“一路一帶”從中國到歐洲,那條鐵路,你開什麼玩笑?這就政府功能能支持“一路一帶”非常了不起的政策,所以我認為中國企業在轉型和轉移過程當中,需要政府提供一係列能夠適應一帶一路的整個服務政策,所以,從“關”通天下到“貫”通天下,我認為就是這種海關總署轉型的標誌,也是我們中國其他政府部門都能支持,“一帶一路”發展,包括外彙等等,所以我想這種轉型既有企業的事情也有政府的事情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所以我想服務業出口比起人家產品出口,相對來說難度也不小。你比如講到美國,咱們過去中美航線,美軍節節進步,我軍節節退步,我們要飛,給擋著,說要公示,我一飛紐約,民航投票反對就不行,給你西雅圖,東航飛了幾年停了,中國人市場研究不夠,美國人太熟悉了。可我們一開始迅速盈利,又給我們一條不能飛的地方—波爾頓,我們孩子出去讀書都到公務艙,跟時代有關。所以,我覺得中國企業,我現在很自信,因為海航服務,美國人仨都不是對手。美國他哪有服務,60歲老大媽在那上邊待著呢,我不是說人家不好,我說服務還是年輕有朝氣,需要服務員有耐心,因此海航的服務世界五星當中的一個,所以我們有優質的服務已經在服務業方麵,中國人有文化的天性。所以我認為服務業的出口是時間問題,所以中國圍繞轉型,服務業的出口也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