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寺中寄長明,禮佛有它意(1 / 2)

拜祭完謝氏,梓淳回屋子,見桌上已經擺好了早飯,早飯極其簡單,隻有一碗白粥、兩隻素餡小包子、一小碟清炒白菜,就這些還是廚娘特別照顧給她單獨做的,她知道,這已經是能給她的最好的食物了,因為她的月錢已經在三天前花光了……

吃過早飯,梓淳在院子裏活動了小半個時辰,淺茗便提著一個竹編小籃子走來,籃子裏放著一摞厚厚的用素白棉布包裹的書籍,“姑娘,時間差不多,奴婢已經將東西準備好了,可是這會兒就去法華寺?”

法華寺在濟南府西郊二十裏處,是整個濟南府最有名望的寺廟之一,據說裏麵的菩薩很是靈驗,很多大戶人家都有供奉。法華寺正好近著梓淳待的莊子,以前謝氏在世時每個月的初一都會帶著梓淳去進香,謝氏去世後,梓淳在法華寺裏給她點了一盞長明燈,點長明燈自然需要香油錢,可梓淳在莊子上的生活都拮據得很,哪裏有餘錢供奉給寺廟,還是主持明覺大師見她一個孩子可憐,又念在她一片孝心的份上,讓她每月幫寺裏抄寫經書,偶爾還會讓她吃幾頓素齋。

梓淳抹抹額頭上沁出的細汗,看了看天色道:“待我回屋收拾一番,咱們就走。”走了幾步又回頭問淺茗:“上個月咱們抄的經書可都整理好了?莫要丟了、落(là)了,到時候惹得菩薩怪罪可就不好了。”

謝氏生前教梓淳識字時都是叫上瑾兮和淺茗兩個丫鬟的,後來謝氏去世,梓淳自己也時常教她們寫字,因此,兩個丫鬟也是識字的,自然能幫著抄佛經。

淺茗提著小竹籃跟在梓淳身後,笑著回答:“姑娘放心就是,奴婢昨兒晚上就整理了三遍,今兒早上又整理了一遍,看得仔細著呢,絕對不會少了一本的。”

梓淳點點頭不再說話回了屋子,瑾兮早已經兌好了溫水,見她進來忙將浸濕的帕子遞上去,梓淳抹了一把臉,回頭對瑾兮道:“把我前幾日繡好的那卷佛經拿出來,一會咱們去法華寺,正好一並送了過去。”

瑾兮進了裏屋,從半舊的藤木箱子底下小心將一卷白絹布拿出來,細細的疊了兩下,又找了一塊洗得發白的碎花小布包起來。這卷佛經是梓淳花了近半年時間一針一線仔細繡出來的,就連那價值不菲的白絹也是梓淳不知做了多少繡品賣了攢的錢買回來的。不知是不是穿越重生帶來的好處,她發現自己的記憶力驚人得好,很多東西,看上兩遍便能倒背如流,謝氏生前教她識字女工,即便當時沒有用多少心思,她還是都學了個透徹。

主仆三人一番收拾,又跟廚娘打了招呼,讓她不必準備午飯和晚飯,因為法華寺會給她們準備素齋,這才一路沿著小路往法華寺走去,這條小路是通往法華寺的捷徑,若是繞大路走怕是天黑,她們這三個半大的小姑娘也到不了。

法華寺建在千佛山半山腰,環境幽靜秀麗,從山腳的小路上去,會經過一小片梅林,此時已過了梅花盛開的季節,但因半山腰的氣溫低於山腳下,這裏的梅花卻還有幾株正迎風綻放,梓淳看得欣喜,便讓瑾兮和淺茗兩個去挑了那些半開的白梅花,摘了花瓣仔細用幹淨的帕子包了,主仆三人說笑著各摘了滿滿一荷包,才又匆匆往山上去。

到了半山腰,法華寺前停了不少馬車,因為今日正是初一,有不少人家來進香還願,這種情況近兩年多梓淳常能見到,因此沒有多少驚訝。一般來說初一和十五來寺廟進香的香客最多,梓淳之所以初一來不是沒有原因的,十五那日卻是莫府老太太進香的日子,隻是為了錯開與莫府眾人的見麵罷了。

要說莫家在濟南這片地方算是數得上的權貴人家,大老爺莫謹廉是山東府知府,從四品的官職,本家又是杭州百年書香世家,名望自是不小,加之懷遠侯府出身的莫老太太和翰林院侍讀學士府出身的大夫人林氏,整個濟南府無人敢小覷。

就如同前世活躍在熒屏前的大明星,有了名氣,關注度自然被提高,娛記狗仔不惜血本挖尋八卦,莫家在濟南有了名望,被多多關注也是在所難免,這時代雖沒有狗仔這麼專業的挖人隱私的職業,卻有著一群吃飽了撐的沒事幹的富家太太小姐,那八卦水平絕不遜色於專業狗仔隊,莫家那點子事早已是人盡皆知,例如她那病弱的母親在莊子上休養生息,例如她這個“至情至孝”的女兒在莊子上為母守孝三年……等等,隻到底如何,各家心裏都有一本明白賬,不過為著“體麵”二字,都閉口不言罷了。

寺門前立著不少小沙彌,來往穿梭在各家女眷身邊,梓淳三個熟門熟路的找到人少的側門,一進去便瞧見一個十五六歲的清秀小沙彌立在門邊。

“梓淳小施主今日卻是晚了些時辰,貧僧還在擔心小施主是否在路上遇到了麻煩……”小沙彌雙手合十,向梓淳施了一禮。

梓淳衣雙手合十還以一禮,後羞赧一笑:“讓淨空師傅擔心了,實是今日上山之時瞧見山腳那片梅林裏開了幾株梅花,便與兩個丫鬟貪玩一番,耽誤了些時間,一會咱們給淨空師傅做些小點心賠罪可好?”

淨空爽朗一笑,卻不推辭,隻攤手示意梓淳隨他進寺,“那淨空可是有口福了,梓淳小施主年紀小小便有一手好廚藝,實是難得,連主持師父都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