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製造業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評價(2 / 2)

(五)因子得分

列舉了部分企業的因子得分。由於每個主因子隻反映了製造業上市公司持續經營某個方麵的能力,為此,本文以主因子特征值的貢獻率為權重來加權計算各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因子總得分,計算方法如下:

通過因子得分情況分析,可以對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作相關評價,不同的公司在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現金流能力、固定資產管理能力和應收賬款管理能力等方麵各不相同,管理層可以根據不同的側重點對公司管理作出決策,以保持其持續經營。

以0為參考基準,綜合得分大於0的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較好,綜合得分小於0的相對差一些,依此可對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有一個基本的判斷。經統計可知,綜合得分大於0的公司數為437家,占到了樣本總數的57.4%,有半數多的公司表現為持續經營能力較好。

四、研究結論

通過對2012年761家製造業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看出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可以從盈利能力(F1)、現金流能力(F2)、償債能力(F3)、營運能力(F4)、發展能力(F5)、固定資產管理能力(F6)和應收賬款管理能力(F7)七個方麵來綜合評價。

盈利能力(F1)占21.643%,說明盈利能力是企業持續經營的重要環節,是企業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投資者非常看重的方麵,企業的盈利能力不佳會影響其持續經營;現金流能力(F2)占16.472%,現金流更能說明企業的盈利質量,可以彌補利潤指標在反映公司真實盈利能力上的缺陷,加強現金流量管理,可以保證企業健康、穩定地持續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償債能力(F3)占15.88%,反映企業償還債務的情況,以負債經營作為一種經營策略可以彌補企業自有資金的不足,但如果債務比例較大則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發展和持續經營,因此企業應掌控好負債的比例;營運能力(F4)占10.03%,這體現的是管理層對總資產和存貨的管理能力,營運能力不佳則說明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就受到懷疑,反之亦然;發展能力(F5)占10.03%,這體現的是企業通過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不斷擴大積累而形成的發展潛能,對其分析可以考察企業通過逐年收益增加或其他融資方式獲取資金從而提高經營的能力;固定資產管理能力(F6)和應收賬款管理能力(F7)各占6.589%和6.628%,反映了企業對應收賬款和固定資產的使用和管理能力,也是持續經營能力的一種體現。

上述對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分析,最終歸納的7個成分因子的累計貢獻率為85.376%,說明在影響製造業持續經營能力的因素中還有接近15%的因素沒有得到很好的歸納。通過對國內外學者的文獻研究,可以發現這15%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人力資源、公共關係、技術能力、文化知識和創新能力以及不確定性等方麵。由於這些因素難以量化,涉及範圍較廣,在之後的研究中應將其納入分析範圍,進行綜合全麵的考量,這將使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評價體係更加完善與準確。

【參考文獻】

[1] 方軍雄,洪劍峭,李若山.我國上市公司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和啟示[J].審計研究,2004(6):35-43.

[2] 黃琳,李晶,袁太芳.基於因子分析法的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實證分析——以信息技術行業為例[J].商業會計,2014(3):65-67.

[3] 陳振字,陳新強.我國上市公司業績評價體係研究[J].經濟師,2007(3):105-107.

[4] 張鶴.因子分析法在工業企業可持續經營能力評價中的應用[J].當代經濟,2008(10):150-151.

[5] 王曉豔,王朝娟,王紹霞.上市公司財務狀況與審計意見相關性研究——基於因子分析法[J].會計之友,2011(25):94-97.

[6] 顧秀麗,黎毅.基於因子分析的房地產上市公司綜合能力評價[J].現代商貿工業,2008(9):138-139.

[7] 郭婷.持續經營能力對上市公司審計意見影響研究 [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