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利用物權對應全新解讀借貸記賬法(1 / 3)

利用物權對應全新解讀借貸記賬法

實務導航

作者:麼秀傑

【摘 要】 將借貸記賬法涉及到的內容分為物權對應、形態轉換和形式轉換三種類型,分析分錄產生的原因,並按照資金運動的邏輯順序將籌資、投資、采購、生產、銷售、經營成果計算及利潤分配以圖形的方式形象地展示。對損益結轉的原因進行了邏輯上的推導,重新解讀累計折舊、生產成本等科目,說明了借貸記賬法的各種轉換,降低了理解難度,將枯燥的記憶轉變為形象的圖形化解讀。

【關鍵詞】 借貸記賬法; 物權對應; 形態轉換; 形式轉換

中圖分類號:F2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08-0094-04

一、引言

現有的會計基礎教材在講解複式記賬時,大多將借貸記賬法的“借貸”視為一種符號,要求記憶不同“會計科目”類別的賬戶結構,記清六類會計科目的借貸分別表示增減的方向,使得初學者大為苦惱。

追溯借貸記賬符號的理論研究主要有三類,第一類,主張廢除借貸記賬法,采用增減記賬、收付記賬以及出入記賬等方式,試圖降低初學者的理解難度。

第二類,試圖重新解釋借貸記賬法。國外以巴倫的來源占用說較為係統,國內亦有很多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但大多停留在論文角度,不能全麵解釋所有會計要素涉及的經濟業務。

第三類,總結上述兩類論述的不足,采用資金運動論解釋借貸記賬法,以易庭源(1990)的“水槽理論”和施先旺(1996)的“平麵模型”為代表。

二、問題的提出及理論框架

本文借鑒第三類模式的探索軌跡,對其理論進行改進,重新梳理會計分錄,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予以應用和檢驗,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

根據“資產=權益”這一會計等式,為方便後麵的闡述,先進行四點說明:(1)資產決定權益,資產的增減決定權益的增減;(2)等式中的“資產”包括資產類會計科目和成本類會計科目;(3)等式中的“權益”包括所有者權益、負債、損益類會計科目,其中損益類包括收入、費用對應的會計科目;(4)借貸是有意義的,既可以表示正常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也可以表示內部計算的變化過程。借貸本無先後,依據經濟業務來決定先有借還是先有貸,然後將借方置於貸方的前麵僅是約定俗成的習慣而已。圖形化解讀概括起來有三種形式:“物權對應”(核心為“資產=權益”)、形態轉換(資產內部)、形式轉換(權益內部)。

三、借貸記賬法的全新解讀

(一)物權對應

物權對應的“物”理解為“資產”,但是一種擴大化的資產,其中既包括會計要素中的“資產”,也包括“成本”類會計科目。“權”理解為“權益”,包括“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及“損益”。物權對應中“物”為第一性的“存在”,“權”為第二性的“產權關係”。產權關係依賴於“物”的存在,“物”的增減變化引發“產權關係”的增減變化。下麵通過圖形化的演示說明物權對應的典型會計分錄。

分為四個區域,左上方為“物(資產、成本)區域”,用一個六麵體表示公司擁有並控製的所有資產;右上方為“權(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區域”;左下方為“權(債權)區域”;右下方為經濟業務說明。

例如①所有者投資,表麵上是所有者將“銀行存款”投入公司,但是會計記錄的本質在於見到“銀行存款”後方進行“所有者權益”記錄。運用資金運動理論來解釋應該為“銀行存款”進入公司,從而對應記錄所有者“出資”。運用借貸記賬法,“借”表示“入”,“貸”表示“出(出資、流出)”,對應會計分錄應首先記錄第一性的“物”的增減,然後記錄“物”增減對應的經濟內容。首先,作為“物”的銀行存款“增加”,然後記錄為什麼“增加”,因為有投資者“出資”。以會計分錄反映就是:銀行存款(作為公司“存在”的物)進入,然後實收資本(所有者出資對應的“權”)產生。

借:銀行存款 (作為公司“存在”的“物”)進入

貸:實收資本 (所有者出資的“權”)產生

②的原理同①。對於經濟事項⑦,用“庫存現金”“償還”短期借款,首先反映為公司“庫存現金”產生“流出”,“流入”哪裏了,流入“短期借款”;則“短期借款”的“流入額”必然導致“權(債權)”的減少,即“物權對應”的“物”減少,必然“權”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