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道寧 為了共同致富的夢想
關注
作者:何雙
有那麼一副迷人的風景:瓦藍的天空映照蒼翠的林間小道,靜謐的光線灑落一地的明暗斑駁,風很輕,溫柔得都能用指尖觸摸,滿滿的空中聞到的是那份夏日的寧靜。這副亦動亦靜的畫麵從一個名字而來,一個34年前還很普通的名字、一個現在已不再平凡的人——夏道寧。
成長——從夢想開始
隻有經曆過劫難的人,才能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同樣,艱苦的生活,讓人學會感恩,不去奢求,也不會放棄,隻是埋頭追求自己的夢。夏道寧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家境的貧寒注定了他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打拚天下,為了改變家庭的現狀而奮鬥,所以注定會有一段艱辛的風雨曆程。
1998年,夏道寧考入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原江西贛州林業學校)。當年,江西鄱陽發生特大洪澇災害,損失慘重,夏道寧的家人東拚西湊借來了3200元學費。考慮到家庭困境,夏道寧隻拿了1000元到校報到,剩下的錢留給家裏“重建家園”。
入學後的第一個學期,隨著自己的成長,他明白了理想終歸要回歸現實,而最為現實的問題就是金錢,因此,他不斷地尋找一切能夠賺錢的機會,賣小飾品、送水、賣雨傘和手表等,甚至還幫同學洗衣服賺錢……從小吃苦耐勞磨練出的性格,加上想要證明自己的心理,讓夏道寧賺到的錢除用於支付學費及日常開銷外,還能省下一筆錢,補貼家用。
一年寒假回家,夏道寧得知父親因為勞累過度,患上了腦中風,家裏卻一直瞞著他,害怕影響他學業。看到癱瘓在病床上的父親,夏道寧恨自己不能早一天走向社會,替父母分憂。由於麵臨輟學的危險,在絕望中,夏道寧直接給時任江西省委書記舒惠國寫信,反映家中狀況,希望得到政府的幫助。沒想到,省委辦公廳很快就指示主管部門,讓學校酌情考慮學費問題。夏道寧高興極了!
後來,他意識到,靠半工半讀,就算是尋求了一些幫助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命運。於是他開始大量地閱讀名人傳記,想從中找出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或者給人靈感的啟發。最後他選定李嘉誠作為榜樣,這讓他對未來有了努力的方向。
創業——走上圓夢之路
2000年6月,夏道寧和幾位同學開始了畢業後的第一次創業:銷售手表。他先後跑了江西、湖南、廣西等省的多個地區,但一直沒掙到錢,後來創業夥伴相繼分手。從2000年9月開始不到半年時間,他跑遍了全國30多個城市,共銷售了2000多塊手表。
2001年初,夏道寧的父親病情加重,最終告別人世。受父親過世的打擊,他心情低落、狀態低迷。在同村女孩王祥秀(後結為發妻)的鼓勵下,他們二人決定同赴深圳謀發展。他倆開始在中國人壽工作,由於沒有任何人際關係,加上保險業推銷難度較大,收入一直很低,直到2003年,他們都是勉強度日,有時甚至連房租都交不起。2004年後,他與妻子的收入穩中有升,在深圳的生活也日漸優越,但他並不滿足,他有一個夢想,就是要讓自己和親戚朋友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夏道寧決定投身地產行業,通過自主創業帶動就業。
也許每個人生命裏都會有一個貴人,在夏道寧27歲那年碰到了貴人,從此夏道寧的生活有了轉折。在貴人的指引下,夏道寧進入地產行業。
創業之初,夏道寧與妻子從地產中介開始做起,通過努力,在很短時間內,學會了地產中介行業的運營思路與方法,注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在半年內發展成為行業的一匹黑馬。出於對地產中介的前景考慮,夏道寧夫婦決定轉型到工業園的承包與經營。2006年下半年,夏道寧開始了第一個項目的運營,當時他隻有1萬元資金,而項目投資需要40萬,資金相差很大,但夏道寧沒有放棄。他相信,人做好就有人幫你,事做好,別人才能幫你。於是他找到老鄉,希望老鄉投資30多萬,他承諾:“若賺錢就對半分,若虧錢,全部歸自己”。正是這種寬大胸襟與堅定信心,老鄉決定投資。不負期望,夏道寧在2個月內就將項目投資款收回,並每年分配30萬元左右給老鄉。自此,東莞出現了一個強大的物業公司——億方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