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兒園活動中開展民間遊戲
教研探索
作者:星玉霞
幼兒是在遊戲中生活,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成長的,因此遊戲對幼兒具有特殊的意義。而民間遊戲是民間流傳下來的一種遊戲形式,具有農村特色和鄉土氣息,玩法簡單易學、趣味性強、材料簡便、不受人數、場地、環境限製。許多幼教專家學者針對"民間遊戲"在幼兒發展中地位、作用、價值作了多方位的研究論述,下麵是我對民間遊戲引入幼兒園活動後的看法。
一、針對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民間遊戲
民間兒童遊戲的種類繁多,玩法各異,規則難度也不同。因此,我們在搜集、整理大量的民間遊戲後,進行了分析、研究,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組織與開展。
1、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民間遊戲。小班幼兒的動作協調性相對較差,但正是大肌肉動作迅速發展的時期,因此我們可以開展"丟手絹"、"老狼捉人"等提高大肌肉動作機能的遊戲;中班的孩子小肌肉動作發展較快,我們可選擇有助於訓練小肌肉動作的靈活性遊戲,比如"踩高翹"、"挑花線"、"種蓮子"等;大班的孩子動作協調性大大增強,下肢的發育較快,肌肉的力量和工作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可以開展"抓七子"、"跳皮筋"、"編花籃"等遊戲。使每個孩子都能開心的遊戲,並在遊戲中得到發展。
2、根據個體的差異選擇遊戲活動。我們在選擇遊戲內容的時候充分考慮到幼兒個體發展存在的差異,針對每個人的發展情況,靈活進行引導。比如同一年齡段幼兒之間的差異,有的孩子生性好動,身上總有使不完的勁,有的孩子天生一幅文靜柔弱的樣子。
二、結合教育目標,在教學中融入民間遊戲
許多民間遊戲能促進幼兒走、跑、跳、鑽等大肌肉動作,例如:"跳繩"、" 腳尖腳跟腳尖踢"、"揪尾巴"等。一部分民間遊戲又能發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協調,例如:"挑花線"、" 抓七子"、" 彈蠶豆"等。因此,我們在預設活動計劃時,按照教育目標適當選用適合年齡特點、班級實際情況的民間遊戲。例如,中班上學期促進動作發展目標之一--跑:"在一定範圍內四散地追逐跑"。此目標分別製定在月、周計劃中,最後落實於日計劃中完成。在預設活動時,我們按班級實際情況分別選擇"老狼老狼幾點鍾""瞎子摸人""我是蘿卜"等民間遊戲。 它們能很好地實現 "在一定範圍內四散追逐跑"的目標,且遊戲形式生動有趣,幼兒在愉快的嬉戲中發展跑的動作,達到目標要求。
三、保持原有風格,改編與創新遊戲玩法
民間遊戲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時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我們對收集到的第一手民間遊戲資料,不僅要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更重要的是要在遊戲的內容和形式上進行了適宜的改編與創新,使民間遊戲更具科學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行性。比如很多民間遊戲都配有相應的兒歌、童謠,隨著時代的變遷,部分兒歌內容已陳舊,所以我們應對它進行改編,賦予其新的內容,使之與時代精神、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相適應。
四、結合日常活動,靈活應用民間遊戲
民間遊戲簡單易學,不受場地、人數、孩子接受能力差異的限製,三五成群就可以進行,將民間遊戲納入幼兒一日生活之中,可使幼兒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