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回:擲光陰碎語贅閑言/點明燈光亮無溫暖(1 / 3)

她以為自己被發現了,猛的轉身,也看不清眼前的路,隻管一路狂奔,深一腳淺一腳,幾次差點摔倒,她心裏非常害怕,也顧不上腿腳疼痛,突然一下子跌入了一個天窖。因為是一頭杵進去,當即不省人事。發達國家都吃過環境被汙染的苦頭,日本也不例外。明治年間,是日本發展最快的時候,也是環境汙染最厲害的時候。那個時候日本的城市到處都聳立著高高的煙囪,到處都是烏煙瘴氣。

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你在教科書裏讀到它,你會覺得它很美好,很幹淨。其實不是這樣的,把某一個曆史時期簡單的說成一兩句話,這是有問題的。比方說中國人記憶當中漢武帝在位的時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時期,那個時候漢人打退了匈奴,占領了西域,每個漢族人都為此感到自豪。可真正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也許感覺有些不一樣,文景二朝的積累被消耗光了,連年興兵,意味著連年死人。皇帝在深宮內翻看地圖,看到自己治下的版圖越來越大,確實值得高興。因為版圖擴大而百姓從中獲益是很少,相反他們還要付出更多的賦稅要養活守衛邊疆的將士。

李世民是中國曆史上一顆璀璨奪目的明星,可他的時代從一場充滿血腥味的宮變開始,在他手裏的其實是一個爛攤子,北邊有強大的草原十八部不斷南下襲擾,朝裏盤踞著太上皇的舊勢力,國庫裏缺少銀兩,百姓背負著沉重的負擔,各個地方蓄養著大量的兵馬。作為一個弱國的國君,他也曾委曲求全。對內他不斷壓縮官府的規模,節省官府開支,不斷的優化機構設置。對老百姓以教化為主,謹慎使用刑罰。解除了北部邊患之後,立刻宣布了裁軍計劃,為了安撫功臣,任命李靖做了尚書省右仆射。李世民在位的時候,雖然官府不停的減輕百姓的負擔,民風日漸淳樸,但是大家的生活都還比較貧困。

開元盛世在中國曆史上享受了太多的讚譽,那個時候皇帝隻有三十多歲,他像自己曾祖父一樣,先拿自己開刀,許多宮女被送回家鄉,他自己忙於政務,顧不上享受。他能發現能臣並加以重用,最終成就了中國曆史上一個童話般美麗的時代,那個時候無論是官倉還是民庫,裏麵都堆滿了糧食。上麵還能保持克製,不自吹自擂。然而這個時候中國的處境就像是乾卦中的上九,亢龍有悔。外無強敵,內務憂患,能在這種時候還堅持不粉飾太平,這是很不容易的。

樂極生悲,其實也就是一眨眼的事。從他任用張悅做宰相的那一刻起,他就在粉飾太平的路上越走越遠。不僅如此,武惠妃寵冠三宮,這是個非常有心計的女人,她的影響到宰相的任免,她也能扳倒儲君,可惜天不假年,她年紀輕輕就過世了。武惠妃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沒有讓自己的兒子當上儲君,高力士一句話就讓李亨做了儲君。麵對如此重大的事件,皇帝不是聽女人的,就是聽太監的。皇帝在和大臣相處的時候越來越沒有耐心,過去他是能夠遷就大臣的,如今他越來越需要大臣遷就他。大臣事事都順著皇帝的願,從這個角度比較,那些賢臣無論如何也比不過那些善於鑽營的小人了。

他們不花費心思去研究政務,而是專心去研究皇帝的喜好,這樣李林甫就上台了。過去不出三五年皇帝一定要換宰相,這廝居然在宰相的位子上呆了十九年。他實在是讓皇帝太舒服了,皇帝實在不能狠下心將他換掉。就好像北宋徽宗皇帝,他不是不知道蔡京是個奸臣,他甚至曾經撤掉那廝的職務,可在沒有蔡京的日子裏他渾身每一個骨頭都不舒服。從減少宮女的數量,到任用善於斂財的官員,到到處擄掠民女充實後宮,皇帝一道菜就夠十戶中產之家生活一年。

這些還不夠,他發現自己的兒媳很漂亮,毫不客氣的據為己有,然後愛屋及烏,胡亂封賞。這個時候兵製隱患浮現,地方上擁兵自重,皇帝居然讓一個人兼任四鎮節度使,擁兵百萬盤踞在北方。當時皇帝年過七旬,每天不為國事操心,沒日沒夜的跟自己的女人膩在一起,內有妖女,外有奸臣,地方上有野心勃勃的軍閥,可以說這個時候已經黑暗到了極點。

再說日本明治年間,當時清國也在轟轟烈烈的搞革新,清國的重臣李鴻章等人建造兵工廠,創立了現代海軍,還試圖發展重工業,設立電報局。日本人一麵在密切關注清國之革新現狀,一麵快馬加鞭,希望自己可以能在日清兩國的競爭中保持領先態勢。清國幅員遼闊,就算是讓人家揍了個鼻青臉腫,就算是有不少國家在喝它的血,它仍然在釋放著它的潛力。日本在跟清國競爭的時候非常吃力,為了能夠在海軍實力上壓倒清國,天皇一天隻吃一頓飯,皇後賣掉了自己的首飾,舉國上下都在為增強海軍勢力出力。

日本人西化的決心非常堅定,他們放棄了傳統的發型、服飾、禮儀,而清國人在這一點上表現的十分扭捏,他們先是承認西洋的軍工不錯,然後發現西洋的通訊技術也不錯,進而感覺西洋的兵製是極好的,這個時候有人發現了西洋的議會、報紙等許多東西都很好。這個時候清國出現了一個叫康有為的妄人,這個人以當代孔子自居,跟北宋的王安石有一比。

你不過是一個舉人。竟然以帝師自居,他的文章作的不錯,可他對政務可以說一竅不通。你以為革除舊弊那麼容易,發一道詔書,把所有問題都寫在裏麵,然後問題就消失不見了。環顧各國的革新活動,哪一個是容易的?本來可以先穩住太後慢慢改,康有為的冒進做法毀了皇帝的後半生,他卻憑借自己的花言巧語吸引了全世界的同情。在曆史教科書裏,他被描述成一個孤膽英雄,實在是荒誕之幾極。